遥远的额尔古纳河

遥远的额尔古纳河

怪气散文2025-02-02 02:30:38
驱车向北,一直向北,似乎几近天的尽头。旅途中,看到了来自遥远时空的美景:敖包、牧民、骏马、蒙古包、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山川、河流、湖泊和挺拔的白桦树,一切是那么的悠远自然,又是那么的和谐融洽。一切都在
驱车向北,一直向北,似乎几近天的尽头。
旅途中,看到了来自遥远时空的美景:敖包、牧民、骏马、蒙古包、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山川、河流、湖泊和挺拔的白桦树,一切是那么的悠远自然,又是那么的和谐融洽。
一切都在额尔古纳河流域悄然绽放,静谧安详。这条源自大兴安岭西麓,奔流近千公里的额尔古纳河,纵横交错着1800多条支流,孕育了山川郁美的大兴安岭和水草丰盛的呼伦贝尔草原,也孕育了一个历史悠久,彪炳千秋的神奇民族。
行走的远方,额尔古纳河波澜不惊,正缓缓地从历史深处流来。
“额尔古纳”,蒙语意为“弯弯曲曲”,也解释为“呈送”、“奉献”的意思。不同的史书对额尔古纳河有着不同的称呼,《旧唐书》称“望建河”,《蒙古秘史》称“额尔古涅河”,《元史》称“也里古纳河”,《明史》称“阿鲁那么连”,清代称“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河孕育着远古文明,也见证着历史的更迭。史书记载,额尔古纳河流域在战国、秦汉时期,曾经是“东胡”人的驻地;汉代为“匈奴”左贤王庭辖地;公元1世纪,拓跋鲜卑的祖先曾在这里长期居留;隋唐时期,成吉思汗的先祖部落“蒙兀室韦”在这里生息繁衍,并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一个民族的幼年。
关于蒙兀部转徙额尔古那这一历史事件,有着荡气回肠的传说:在成吉思汗诞生前二千年,蒙古先祖在与异族的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只留下男女各二人,逃进额尔古纳山里。“山里斗绝险戏,唯一径出入。山中壤地平宽,水草甘美,乃携牲畜居之”。而“化铁出山”是蒙古族先祖在额尔古那的又一千古传奇。据说,当蒙兀部发展壮大后,险山峻岭成为他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最大障碍。如果不能突破这一屏障,蒙古先祖将面临人口膨胀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于是他们的后代一名叫孛儿帖赤那(意为苍白色的狼)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意为白色的鹿)带领蒙古部众积木为薪,将挡住去路的大铁山烧得铁水奔流,冲开一条康庄大道,开始了蒙古民族在草原上大迁徙的传奇,最后定居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下。由此,“苍狼白鹿”成为蒙古人的始祖图腾,狼的激情与力量同鹿的智慧与宽容,贯穿着蒙兀室韦部落的跌宕起伏的历史。
公元12世纪,祟奉苍狼白鹿图腾的成吉思汗,率众返回额尔古纳河流域,在这片水草肥美的呼伦贝尔草原,休养生息、发展壮大,开始了蒙古诸部落统一的伟大征程,完成了草原霸主的夙愿。后来,成吉思汗把额尔古纳河流域一带赐给了他战功显赫的大弟弟拙赤合撒尔,如今,这块封地黑山头古城遗址还静默在额尔古纳,曾经的金碧辉煌,积淀着蒙古人对祖先发祥地不能忘怀的眷恋。
额尔古纳是一条河流,是一座城市,也是一段历史。在额尔古纳这个浪漫的名子里,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重叠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重叠在大兴安岭山麓。站在这里,会体验到一种辽阔、悠远、沉默、大气,恰如草原的包容性。这种历史底蕴和浑融独特的地域色彩,在额尔古纳市的室韦俄罗斯乡尤其明显。
室韦,是一座边境小镇,因为蒙古先祖的起源地而闻名。静静的额尔古纳河穿绕而过,河边树立了中俄界碑。室韦飘散着俄式乡土风情,“木刻楞”屋、木栅栏小院,还有中俄混血族群……,已经见不到蒙古特色了,只有“蒙兀室韦,天骄故里”的标语还时时提醒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和归属。
蜿蜒曲折的额尔古纳河,勾划出了中国版图上雄鸡巨冠的轮廓,公元1689年,康熙年间,签下《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额尔古纳河为中俄界河。作为草原民族发祥地之一的额尔古纳河从此成为了两个本来相距遥远的大陆国家的界河。一条界河,承载了关于国家、主权、民族的沉重历史。
很难想象,一条河流能够完全阻止各民族的交流。清朝末年,额尔古纳河两岸的采金业悄然兴起,横贯东北北部的中东铁路开工,于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有招募来的大量内地民工,有河北、山东来的采金人,也有十月革命后逃亡的白俄贵族。这些远在他乡的中国男人娶了俄罗斯女人,繁衍出四、五代华俄后裔,如今很多人都不会讲俄语了,但其民俗、饮食、服饰等方面还都保留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东西方不同的民族,在这遥远、美丽的额尔古纳河畔互相包容并存着。
一路走过,在蒙兀室韦早已不见成吉思汗的子孙纵马驰骋,不禁让人疑惑:如今这些蒙古后裔都到哪里去了?额尔古纳河,看似单调的河流,这里究竟走出又走进过多少民族?翻阅历史,游牧民族的迁徙是必然的,当从额尔古纳河、斡难河和克鲁伦河等流域走出的蒙古等草原民族向南扩张时,他们一旦接受了中原的文化,便开始了和中原民族融合的过程。从额尔古纳河、兴安岭发源的鲜卑人、从乌苏里江森林发源的女真人,以及辽河流域发源的契丹人走的都是同样一条融和之路。这些游牧民族都是一个跟着一个进入这个地区,在这片流域生长、发展、壮大,走上历史舞台,又一个跟着一个从这个地区消失,退出历史舞台,留下来的只是一些历史的遗迹或遗物,诉说着他们的过去和繁荣。
河流之于人类,母亲之于生命。一条河流,不管它多宽、多长,都激越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生长和繁衍。曾经,三十多个民族在遥远的额尔古纳河畔纷争掠杀,此消彼长。但最终,他们尽弃前嫌,握手言欢,在这片古老、美丽而神秘的草原上和睦聚居下来,各自继承保留着自己的精神情怀和生活形式,使额尔古纳河畔的文化内涵和风韵变得绚烂多姿,跌宕起伏。
后人,已无需在额尔古纳河遥远而变幻的历史中计较此长彼短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