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近日从一份党报上读到一篇文章《一张罚单》,感触颇深。一位中国人到德国港口城市汉堡,按照我国习惯,在餐桌上摆了满满一桌美味佳肴,与德国简餐形成了鲜明相比。难道洋人穷了华人富了?非也!特别因桌上三分之一的
近日从一份党报上读到一篇文章《一张罚单》,感触颇深。一位中国人到德国港口城市汉堡,按照我国习惯,在餐桌上摆了满满一桌美味佳肴,与德国简餐形成了鲜明相比。难道洋人穷了华人富了?非也!特别因桌上三分之一的华人菜没有吃掉,而被同时用餐的老太太举报,最后做东的被罚款50元,这无疑给我们一个警示,厉行节约,法制先行。
德国工作人员说得好:“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游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
今年暑假,子女考上大学办升学宴的家长比比皆是,哪怕拿到的是一个不起眼的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家长们也争先恐后地蹚起那趟浑水,整的我们吃酒都要排起队坐席。看来这个八月,应该改为升学月了,你看,我这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人情钱。以前,50元可以写个名字,前两年100元就很荣光地拿得出手,可今年开始,因为物件飞涨,猪肉卖到每斤18元,为了不让东道主亏本,并保证他们办一起事能净赚几万元,我们普遍涨到200元
近期,纪委监察局下发文件,严禁党员领导干部在孩子升学之际大操大办,借机敛财,还要求大家写了承诺书。可这样的喜事,谁愿去查处呢?想办的还在办,我办你不办,你就吃亏。听说前不久,一位乡干部为儿子办升学宴,同事问贵公子考到那所大学,家长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后来他们一个亲戚才透露,那孩子没有才200多分,什么线也没有上,还打算来期复读,争取考个专科,为老爸争面子。那位家长说,我儿子虽未能升学,但还有机会,我不说他没有考上,谁知道呢?别人都在办,我不办就亏本了。当然,那些办宴者也怕运气差被抓,便不敢像以前那样大大方方地在餐馆门口立起显眼的带上喜色的招牌,写上自己和孩子的大名,只是在餐厅里摆起人情摊子,等客人挂情。这里看起来是把话题扯远了,实则是,这些大宴会,最让人痛心的是浪费。一桌子层层叠叠的二三十样菜,百分之九十都是肉食,一桌定价都在六七百元,一场少则一二十桌,多则过百桌,一般都是三四十桌,场面壮观,热闹,可真正让客人吃进肚子的不及一半,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多么可惜。这要是放在德国,罚款数目惊人。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本人去赴宴,楼上楼下都是升学宴,上了三楼,左右都在写人情,同一个大厅,分左右两起,以中柱划界,各写各的情,各领各的客。我发现主人的几位来自农村客人,都是老年人,因不识字,挂人情时张冠李戴,左右搞错,估计他们在农村坐席从来没有遇到两宗事在一起办,或者他们进城坐席次数少,难免紧张与激动。等他们搞清楚后,只好难为情地找收银员,这边退钱到那边补挂,多尴尬呀!这还不稀奇,尤其是后面的仪式最搞笑。那些司仪为了省时省事,楼上楼下都把准大学生配搭成一男一女,仿佛是定亲,左右两边各出一个家长发言。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我参加的那一边是个男生,考的是师专,父亲是镇上的领导,而那一边是一个农村女孩子,手持一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家长红着脸十分怯场地说了几句不连贯的质朴的话语,但那女子口若悬河地讲了几分钟,出口成章,一看就是个人才。两边反差极大。像这样,把两家素不相识的人家硬凑起来,很不协调。有什么办法呢?谁叫他们一窝蜂地办席,弄得餐馆席位紧张呢?
现在那些办酒设宴的搞乱了套,以前一般只操办婚丧嫁娶,可现在,不仅是升学宴,那些乔迁之喜,生日酒,孩子满月酒,五花八门,弄得大家头昏目眩。这是世风日下的标志之一,直接受害的是无权无势的百姓。
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当代,上列现象极不合拍。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光靠纪检监察部门来移风易俗,是难以奏效。因为纪委只能查处党员,监察只能查处领导干部,而那些个体户、工人和农民,造成了浪费怎么办呢?哪个部门能够有权管理他们呢?因此,这就应该像德国那样,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与约束公民的节约行为,逐步让厉行节约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避免资源浪费。
而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的礼仪之绑,人民都有热情好客的传统,要想在短时间内在餐桌上搞节约还真有一定难度。我国沿海某市前几年就开始尝试由纪委监察部门颁布了禁令,任何人办酒宴,最多不超过八桌,多余的桌数所收人情金额悉数充公,引起社会的争议,央视论坛也加以评论,大家发出疑问:纪检部门怎么管起一般公民设宴呢?听说,这项制度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好些人分几处办席,每处都不超过八桌。真是你有多少门,我就有多少对子。
说实话,一般认为,家有喜事,邀请亲朋好友打个堆,聚一聚,分享快乐,增进亲情和友谊,无可非议,只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大盘大盘地装菜,层层叠叠地放在桌上,可不可以改小盘,少上点,标准降低,500元变成300元,“中华”变“玉溪”,减少肉食,多上蔬菜,以吃够吃饱吃好为标准,不搞攀比逗面子。更不要搞变了味,既不能浪费,也不能借机敛财,让人觉得太俗气,从而转变社会风气。我多次坐席,都发现餐厅服务员故意把好菜堆着看不见,坐席的大多是年轻人,爱面子,不翻盘,半数的盘子没有动一筷子,可都不打包带回去。等客人走了,好菜贵菜,比如乌龟王八、东坡肘子和全鸡等,他们又要回收,等待下一次客人来消受不新鲜的肉食,其余倾入潲水桶。还有就是一瓶瓶价格不菲的酒水,只动一点点,就弃之于地,多可惜。
在节约方面要学习广东人,他们好多家庭可以说富得流油,可在餐桌上一点也不含糊。我九十年代初到羊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打工四年,跟那些本地的“铁饭碗”接触多,他们大多数家庭都有企业,可与他们在一起就餐时,绝对不容许浪费,尽量做到吃多少点多少,偶有剩余,就要打包带回,就是一个小馒头也不能丢掉。我不但不笑话他们,反而很敬佩他们那种爱惜资源的可贵精神。我老家有一位符姓大老板,大学毕业后,放弃公务员不做,而下海到珠海打拼,通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在是三家企业的老总,资产几个亿,可谓腰缠万贯。可符老板每次回老家来,在餐桌上都不许浪费,有剩余的肉菜,都必须要求打包回家,还说这是一种爱惜别人或自己劳动成果的行为,一定要养成习惯。比起东南沿海,我们西部还很贫穷,就不要死撑假面子装酷,而丢掉了爱惜资源和尊重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