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近日看到有报道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成本已经很高了。要准备漂亮的衣服,漂亮的皮鞋,女生还要买比较高级的化妆品;一般要化费1000——几千元不等的人民币。另外简历也要象印刷品一般漂亮,并且还需要印好多份
近日看到有报道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成本已经很高了。要准备漂亮的衣服,漂亮的皮鞋,女生还要买比较高级的化妆品;一般要化费1000——几千元不等的人民币。另外简历也要象印刷品一般漂亮,并且还需要印好多份,又是一笔开支。即使贫困生也一般要凑几百元去买衣服,即使如此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记得去年也是大学毕业的时间,说有一位北大应届毕业女生置了一万元的行头准备找工作。弄得凡能穿得那套衣服的女生都去借,以免只有一个人穿可惜了的。遗憾的是没有后续报道,不知道哪一万元的行头帮几个人找到了工作。
而每次报道的各有关招聘人员对此事的回答基本都是:“我们是要看你的装束哟,得体的,好看的装束,我们认为能力和适应性都强一些哟。”
其实除了白领,在企业上班的人,一进厂区,无论谁都要换上工作服。而且接手工作以后,能力即显高下,与服装完全没有关系。就是白领也就职业装束。你要是上班妖妖娆娆的,上司,同事和客户也会头痛,不知你究竟什么个意思。
那么这个风气,是因为消费大行其道的原因吗?也不是。一个学生所有的教育费,加一套房钱,就已经让绝大部分家长们“高山仰止”了,而这些额外的消费就更让家长们吃力了。只不过现在的工作岗位,尤其是令大学生们满意的工作岗位是求大于供,是卖方市场。所以它翘。所以他摆谱。所以他才要你打扮给他看,“谁教你求到我了呢?”
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工作单位对求职人员的歧视,是一种求职歧视。因为那些招聘人员的说法,让求职者感到“愤怒,伤心,生气,无奈”。形成了一种可求偿的“伤害”。假如在美国,这是可以诉讼的。只是在我们这里大家都很委屈地受了。这也是卖方市场造成的现象。
同时,这种歧视也是对求职“机会均等”观念的一种亵渎。家境好的学生,为了期望中的好工作,他们拿出上千甚至几千元置一套行头,虽无奈却还可行。但对贫困生而言就是一笔巨大的额外支出。拿不出就只能等而下之。然而你的等而下之的衣服,完全不能与别人的好衣服相比较。结果是花了钱还是入不了招聘人员的法眼。你的求职机会就生生被这一套求职装束剥夺了,谈何机会均等?
说到底,这就是贫富歧视。
有人说,在教育平等的前提下就能谈机会平等。但现在都同为大学毕业生,在这里起码表面上教育是平等的,但机会却是不均等的。因为有权招聘的人员把这种求职装束的贵贱,归结为工作能力的高低,从而决定把不把饭碗给你。招聘人员认为我有权认为你不合我眼的装束,是你的一种能力低下的表现,,所以我有权不招聘你。先天不足的贫困生就此失去机会。这就成了,没有好看的衣装,就没有凭本事获得工作机会的权力。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永远没有机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这真是一个恶性循环。
人生下来因为家境的不同,就有贫富之分,教育的机会又有贫富之分;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凭本事考上了大学,(所以我一直是高考制度的特级支持者。因为高考,中考,小考对90%的孩子来说,绝对是相对平等的机会。天才除外。)却因为贫困,拿不出像样的求职装束而失去了工作机会平等的社会待遇。贫富歧视在这里的表现真是赤裸裸。

这种求职装束确实不是法律规定的,也不是政府的政策法规,更没有那一个招聘单位敢把这一条明目张胆地写在招聘注意事项上。所以也不知道究竟是谁给了那些招聘人员如此贫富歧视的权力。这种求职装束最初只不过是那些家境好的学生,为了给招聘方留下好印象的个人行为。但却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愈演愈烈,终于成为了今天的求职歧视这样一个社会现象。这个社会现象表明了机会的平等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平等,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的平等。在美国有一份科尔曼报告。这个报告指出,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学习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说弱势群体受种族肤色和社会地位的影响,自我评估较低,对前途缺乏自我期望。美国政府在这个报告的提醒下,在公共教育事业上,在大学招生,政府机关雇用和提升上,都对黑人和其他弱势群体实行了倾斜政策,照顾黑人和其他弱势群体。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为社会提供了黑人和弱势群体的合格的精英。赖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她成为了一个多么优秀的人。
如此,我们假定我们的社会不因求职装束的贵贱而求职机会均等,那么那些学历均等而求职装束差的学生中的未来的精英份子,就有可能得到他们需要的舞台。在某一天,作出社会需要的和他们所能贡献的才华,智慧和贡献。而不致因早期的贫困埋没了他们,给社会造成损失。当然,在他们拼打的过程中,他们肯定也会富裕起来。这种社会和个人的双赢,是多么和谐的社会氛围。
这种因求职装束而造成的求职歧视,是招聘人员人为造成的。我认为既是人为造成的就是可纠正的。也是到了对这个求职歧视引起重视,并开始纠正的时候了。从而减少社会的损失,从而营造和谐更和谐的社会氛围。给年轻人以更多更大的舞台和机会,给国家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