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辈分
作者:柴头时间:2024-11-17 00:07:40热度:0
导读:记得刚结婚时携妻回老家,村口遇一老翁,我主动打招呼,道:“XX(其名字),下地干活呀!”回到家后,妻责怪我说:“你怎么那么没礼貌!对一个老人提名道姓?”母亲问明情况后,笑对妻道:“那是应该的,萝卜不大
记得刚结婚时携妻回老家,村口遇一老翁,我主动打招呼,道:“XX(其名字),下地干活呀!”回到家后,妻责怪我说:“你怎么那么没礼貌!对一个老人提名道姓?”母亲问明情况后,笑对妻道:“那是应该的,萝卜不大长在埂儿上,他还应该叫你小婶呢!”
这就是农村的辈分——一种在城里人看来非常奇怪有时甚至难以理喻的现象。
在农村,辈分与年龄有时存在很大的悬殊,往往并不成正比,年幼辈长或年高辈低的现象极为常见,甚至白发老翁称呼吃奶孩子为叔、为爷也并不希奇。农村俗话说:“兄弟有大小,叔侄无老少。”因为兄弟是按年龄排列的,而叔侄却不是按年龄,而是按辈分排列的。
之所以会出现辈分和年龄的悬殊差异,是农村特有的背景形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过去传宗接代观念极强而又崇尚“人多力量大”的时代,农村生育往往过多,兄弟姊妹五六个的极其常见,七八个以上的也不足为奇,积得“五男二女”往往令人羡慕。这样,兄弟姊妹中的老大与老幺年龄就有很大的悬殊。加上过去农村又流行早婚早育,有时甚至儿女已结婚,而母亲却还在生育,于是就出现了叔侄同岁、甥比舅大的现象。如此逐辈相错,辈分与年龄的差异就越来越大。亲族之间尚且如此,非亲族之间的悬殊就更大了。
二是过去农村宗法观念极重,又是礼仪之邦,非常注重辈分称呼。宗法观念也使农村不可能像城里人那样多以官职或“师傅”、“老X(姓)”、“小X”相称,于是就派生出各种各样的称呼。从汉语称呼的多样性中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像与父母同辈的称呼,男性有伯父、大爷、叔叔、舅舅、姑父、姨夫、表叔等等;女性有伯母、大娘、婶子、妗子、姑姑、姨妈等等。而英语中就简单得多,男性用一个“uncle”、女性用一个“aunt”就包括了所以这些称呼。
三是过去农村重农轻商,恋土重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口流动极小。千百年来同村居住,致使彼此辈分称呼世世沿袭,代代相传。
而城市中就很少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一方面是城里人更注重生活质量,所以往往不愿生育太多,兄弟姊妹间的年龄也就差异不大;另一方面城市人口流动性极强,街坊邻居时常更新,面对素不相识而又毫无瓜葛的的人,自然只有根据年龄大小来确定彼此称呼,所以就形不成像农村那样的辈分与年龄的悬殊。
在过去封建礼仪纲常思想比较严重的农村,人们对辈分是极讲究的。特别是本家本族之间,更为严格。提亲说媒,先要论清辈分;新媳妇过门,要挨门认亲,目的主要是序齿论辈;儿童起名,也要遵从祖制,按辈取名,大的家族,每一辈取名都有专用字,像孔姓家族的“繁”字辈、“祥”字辈、“令”字辈等等,同时,还要严格避讳,即名字里不能与上辈有相同的字样。如果不遵从这些辈分规则,就被称为乱辈,而乱辈,是极惹人耻笑的事情。所以,辈分称呼被视为天经地义,乡下人也习以为常,不论辈高辈低,叫者自然,应者坦然。而在外面做事的,无论地位多高、身份多贵,回到家乡,也要入乡随俗,遵辈守礼。《红楼梦》中,贾政贵为王公后裔、皇亲国戚,却对贾代儒——一个私塾先生、穷书生恭敬有加,低眉顺目,就因为贾代儒与其父贾代化同辈。虽有做作的成分,却也证明了过去人们对辈分的重视。在民间,遵辈守礼作为伦理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如果违背了这个标准,是要被邻里乡亲指责和唾弃的。
辈分影响到人们的日常言行,也渗透在各种乡风民俗之中。不同的场合,辈高辈低有不同的行为规则。在红白喜事、兄弟分家、婆媳纠纷、宗族事务等严肃凝重的场合,自然是辈长者有更多的话语权,此时,辈分高的年轻人可以对辈分低的年长者厉颜相斥,而后者只有唯唯诺诺,必恭必敬。但辈分低的人平时并不因此而感到自卑,因为从辈分形成的原因中可以知道,辈分越低,说明家中人丁兴旺,这在过去的农村是很值得自豪的。而在许多喜庆热闹的场合,则是小辈人的天下,他们可以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甚至轻松的恶作剧,只要不是太过分,都是被允许的,而辈分高的就不那么自由随便了,否则,新媳妇一句“老公公”,准叫你尴尬得脸红而退。所以农村有“宁在小叔子腿上坐,不在大伯子面前过”的规矩。至于摆布新媳妇、刁难新女婿、耍闹老姑爷更是低辈人活跃的舞台,在那极少娱乐活动的年代,村里年轻人乐此不疲,兴趣盎然,玩出很多新花样。
势易时移,随着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计划生育的实施,农村多生多育的现象不存在了,产生年龄与辈分悬殊的土壤逐渐消失;而随着宗法观念的淡化和时尚观念的流行,人们对辈分已不十分讲究了。除了本家本族之间还比较严格按辈相称外,其他人,特别是年轻人之间,如果不是在郑重场合,辈分称呼,逐渐模糊,年龄相差不大的,多以姓名相称。以至于有老年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尽管如此,但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急剧消失,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辈分,这种农村特有的风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恐怕还要继续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