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文人爱竹也爱茶》
作者:乡邻时间:2024-11-12 04:57:17热度:0
导读:古代文人雅士有四友,曰梅、兰、竹、菊。文士爱竹,自古皆然。三国魏末陈留阮籍、谯国稽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昔张荐家有苦竹数十
古代文人雅士有四友,曰梅、兰、竹、菊。文士爱竹,自古皆然。三国魏末陈留阮籍、谯国稽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昔张荐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屋,常居其中。王羲之闻而往访,张荐避竹中不与相见,王称张为“竹中高士"。
古天竺创立佛教之时,在王舍城旁有迦兰陀的竹林,迦兰陀皈依佛经后修寺宇奉佛,作如来说法之所,称之竹园精舍。
士子爱竹有个说法,白居易《养竹记》中云: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见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则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原来士子发现了竹子的象征意义。竹有君子之风,以道德立国的中国,当然要提倡爱竹,爱竹体现了对德操的追求。
宋人爱竹者首推苏东坡,他曾说过:“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他是画竹大师,所画的竹“从地起一直致顶"(米芾《画史》),十分气派!而苏东坡也爱茶,是两宋最著名的茶人之一,可称得上是“茶竹双痴"。
宋代理学家朱熹爱茶也爱竹,有诗云:“客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他发现竹子长势迅捷,欲悟其奥妙,便“静观守竹",将竹与哲学联系在一起。古代茶人多如朱熹,凡事喜欢琢磨,琢磨就是“静"而后“悟",“守竹"如此,“品茗"也是如此。
唐人认为茶种“阳崖阴岭各不同,未若竹下莓苔地",竹间茶最佳。联云:“山间竹里人家,清香嫩蕊黄芽。"又有联云:“莫干清凉世界,竹荫十里香茶。"“春自山中采,香宜竹里煎。”竹里茶是否真的品质超群呢?实在寻不出多少科学依据,其实是文化人主观世界的外化,心内理念的物化。爱竹及茶,爱茶及竹,竹香茶亦香,竹高洁茶亦高洁,人与茶、竹结友,可与之作心灵的交流。观其竹,品其茶,心中的浩然正气便有了寄托。
总而言之,竹子骨格清奇、刚直不阿,而茶质朴淡泊、清白可人,故历代文人爱竹也爱茶,且常常茶竹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