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洛带古镇
夏天去洛带古镇小坐,是多年未曾改变的习惯。单身时,一个人去;结婚后带上老公一起去;有了女儿后,一家三口一同前往。单身时,不爱逛街,一般选择洛带公园。一本小说或杂志,一杯一元钱的花茶,选一个僻静的角落,
夏天去洛带古镇小坐,是多年未曾改变的习惯。单身时,一个人去;结婚后带上老公一起去;有了女儿后,一家三口一同前往。单身时,不爱逛街,一般选择洛带公园。一本小说或杂志,一杯一元钱的花茶,选一个僻静的角落,一个人静静地坐上半天。那时,女孩子坐茶铺是极为罕见的事,特别是洛带公园那样“贫民化”的地方,喝茶的女子更是凤毛麟角。这个僻静而几乎未被“开发”的小公园,消费绝对可谓“物美价廉”,是洛带本镇的普通居民,特别是我的母校的普通教师,平坝赶集的乡民,清水、万兴一带的山区农民歇脚、喝茶的首选地。在那,我一边喝茶,一边看书,一边体味来往过客普通而又朴实的神情,分享他们最简单的快乐,感觉又回到了儿时,心竟然无比静默和满足。
毕竟,我原本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成家后,再去洛带古镇,更多的是为享受一家人的天伦。
2012年7月15日,好不容易等到女儿放暑假从上海回来,老公休假从云南归来,难得一家三口团聚的周日。决定一家人再去洛带!
街还是那条街,水依然清澈、悠然地流淌,街两边店铺里依然游客众多、生意兴隆……不同的是,因为胃不好,我再不能嘴馋,面对香甜的天鹅蛋,外脆内糯的野菜馍,我只能硬撑着强迫自己走远点——真要命,这两样都是我曾经的最爱哦!老公举着一大把油亮的羊肉串,女儿拿着裹满辣椒面的兔腿,麻香辣直逼味觉,我实在受不了啦,“极不情愿”却也迫不及待,牙兮兮地各自偿一点点。好可怜哦!
客家博物馆里珍藏的物件,绝对是我儿时常见常用的家什。可我的孩子不认得。于是,带着老公和女儿,挨个观看。簸箕、笆篓、织布用的梭子,栽红苕用的撬,竹渔罩,挂在灶门前烧热水的茶壶等,都是我再熟悉不过的“老相识”。看到脸庞大的吞口时,我们都很激动——因为我曾经有一个母指大的银质吞口,钉在女儿小时候的猪儿帽上呢,是娘家大嫂送我的,几年前我送给妈妈打成了手镯。看到橱窗里的猪儿帽,我跟女儿不由得笑了——女儿小时候就有一顶,比橱窗里这顶更漂亮!在自己看来名不见经传的东东,居然成了博物馆的宝贝。
其实,今天我主要是想带老公和女儿去洛带的博客小镇看看客家土楼。因为高中三年是在洛带中学度过的,我对洛带可谓情有独钟,对它的每一点变化都想去感受。
逛完街,看过客家博物馆,在一小面馆用过午餐,一家人直奔客家土楼。
曾经在电视及图片上听过、看过福建客家土楼的介绍,记得曾看过在客家土楼里拍摄的电视剧什么的。总之,之前对客家土楼的风格、结构、功能等还算了解。洛带的客家土楼,虽然与洛带许多近年出现的景点一样,是后人“杜撰”的新玩意,可也是个不错的去处。只是感觉,这个客家土楼实在太时尚,商业味浓了些。
好在,土楼前的广场很不错。靠近人造湖边就坐。一顶遮阳伞,一杯素毛峰,一杯柠檬茶,一杯菊花茶,一家三口静静享受古镇的安闲。半小时一次的土楼抛绣球活动,不算热闹,但也很有看头;湖的对岸,五凤楼高高耸立,古色典雅;再往前,戏台上川剧唱腔伴着锣鼓声不时传入耳中……
女儿最近在浙江丽水过了一周的写生生活,体会了江浙古镇的风土人情;洛带,更多的是展示客家文化的遗韵。只是不知道,她能否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是不是真的感受到了东西部两镇的不同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