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

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

饱呃散文2025-02-02 04:39:42
一、引子说到垂钓,古今皆有遐迩闻名者。平民百姓以垂钓为乐,休闲养生;文人雅士则以垂钓陶冶情操。但也不尽如此,这里有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那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大意如下:商纣时期,姜
一、引子
说到垂钓,古今皆有遐迩闻名者。平民百姓以垂钓为乐,休闲养生;文人雅士则以垂钓陶冶情操。但也不尽如此,这里有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那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大意如下:
商纣时期,姜子牙闲来无事,经常到渭河边去钓鱼,他钓鱼的方法很特别,用的是直钩,并且从不在钩上放鱼饵。一边钓鱼,还一边唱道:“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虽然几天也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然每天按时来到渭河边垂钓。姜太公的行为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天,一位叫武吉的砍柴人好奇地坐到姜太公身边,与他聊了起来。
姜太公自我介绍说:“老朽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武吉听了姜太公自号“飞熊”,觉得很可笑。便说:“像您老先生这样整天坐在这渭水河边钓鱼,而且还用直钩,不要说鱼,只怕连虾也钓不到。一个连鱼都不会钓的人,居然自号飞熊,实在令人可笑。”
姜太公听了武吉的话,只是淡淡地一笑。
后来,周文王听说渭水河边有位老者用直钩钓鱼,他就料到此人一定是位奇才。
于是他带上厚礼去聘请姜子牙。姜子牙入朝后被封为太公,做了军师,后升为丞相,辅佐文王、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唐朝诗人白居易有《渭上偶钓》诗曰:
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
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这典故说明了在商代未年姜太公用垂钓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哪里谈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垂钓呢?
只不过是姜太公通过这一方式,得到了周文王的赏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兴周灭商解民如吊悬之中的伟大梦想,这为我国历史上的垂钓留下了千古佳话。尽管如此,但也说明了钓鱼在中国历史上的悠久,最晚可追溯到商朝时期。其实,钓鱼的历史比这典故所言更早。
二、垂钓小史
据有关史料记载与传载,舜曾“钓于河滨”、燧人氏教人“其钓之为鱼,当为此乎?”。所以说,早在6~7千年以前的远古时代,中国的原始居民就有垂钓活动,在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骨质鱼钩,考古挖掘出的骨制钓鱼钩,磨制得非常精巧,还有倒须钩,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那时的钓鱼活动是劳动人民谋生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自三皇五帝直至今天的人类历史中,钓鱼活动从未间断过,它贯穿于我国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始终。可以说,大地上凡是有水有鱼的地方,都有垂钓的活动存在。并且,钓鱼参与者上之君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乃至男女老幼均宜参与。
古代人们通过洗猎物的肚肠时有鱼来吃,而人们用绳拴根小棍插上肉,让鱼吞吃后棍横于嘴中而被人拽了上来,又后来竟能因挂人的钩刺物使人们受到了启发而用钩,初以骨钩,后殷商和战国时期均发现钓鱼用金属钩,钩又演变为无刺钩,有倒刺钩,有外倒刺钩和有内外倒刺钩这四种,沿用至今。
汉代刘向《说苑》中有垂钓名言:“鱼线要细,鱼饵要香,垂钓时,要心平气和,沉着而耐心,下钩入水时,要徐徐而投,鱼儿才不会被吓跑。”
在唐代时,不仅垂钓用具已十分完备,而且还有晚上钓鱼的兴趣。钓必有竿,竿上置轮,用以绕线,谓之“钓车”。唐人陆龟蒙《甫里集》卷五专设“渔具篇”,他还在《渔具诗》里写到:“得乐湖海志,不厌华舟小。月中抛一声,惊起滩上鸟。心将潭底测,手把波之袅。何处觅奔车,平波今渺渺”。作者这首诗正是写月夜里渔者使用钓车垂钓的情景。其中“月中抛一声,惊起滩上鸟”生动地描写了夜钓的情趣。特别是“心将潭底测,手把波之袅”句,道出了使用钓车时的实际感受。
宋代时,垂钓之风已极其盛行,在城市设有专门管理垂钓的场所,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其池至西岸,亦无屋宇,但垂杨蘸水,烟草铺堤,游人稀少,多垂钓之士,必于池苑所买牌子,方许捕鱼。”都城汴梁有专门出售钓竿、钓钩、鱼食等的地方。宋代皇帝还常赐群臣于后苑赏花钓鱼。宋代磁州窑烧制的白地黑花钓鱼瓷枕,上面绘制儿童钓鱼是磁州瓷枕常见的题材。
清康熙年间,也效法过宋宫故事,清县仁虎有《瀛台垂钓》诗云:“高托大柳傍宫墙,入奏瀛台趁早凉。举网得鱼归去乐,不须割肉羡东方。”原注“康熙二十六年六月驻瀛台避暑,谕令令桥畔设罾网,诸臣奏事毕,各就水次举网,得鱼即以携归”。宫中如此,民间垂钓不言而喻。清末民初,北京城内外流传着“手拿钓鱼竿,来到北水关,钓了一个小鲫,啦嘿”的儿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今天,钓鱼已是一项深受群众欢迎的体育活动,具有怡精养性、陶冶情操、解除疲劳、强健心身的功效。明李时珍认为垂钓可消除“心脾燥热”,许多医院、疗养院也把钓鱼作为医治神经衰弱和某些慢性疾病的辅助疗法。
20世纪50年代钓鱼被列入国际比赛项目,1952年成立了“国际钓鱼运动联合会”,并制定了竞赛规则和竞赛项目。1983年全国钓鱼协会成立,在无锡举行了第一次全国钓鱼比赛。
三、观赏垂钓
现在,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参加了这项活动,使得古老的垂钓游戏焕发了青春。
春天,每当你走进乳山夏南前面的河南边外的小路向东漫步,靠近河滨公园西边的树木之中被垦出了不少荒地,一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菜地,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这里并有一个池塘,它虽然不是鱼池,但里面却有鱼,它的四周长着青青的小草,好美的风景!但是,水中却浮萍横生,水面几乎覆盖,但里面也有洗衣的;周围也有钓鱼的;也有挑水种菜的……很是热闹。
再向东进入河滨公园,那却是另一番景象,百花盛开不说,百鸟欢唱不说。这里也有池塘,可这池塘比外面的大多了,就好像大城市之中的小湖一样,而且还不只一个呢。有索桥,也有游船。周围翠柳、松竹相映,有的里面还种荷花……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这池塘除星期六、星期天和假节外,水面上是如此的平静,只有鱼儿游上来时产生的细小的涟漪。虽然钓鱼收费,但仍有不少钓鱼爱好者前来光顾。
我并不会钓鱼,更不用说钓鱼的鱼具、鱼饵和钓鱼的技巧了,但我却在无事时也愿意在钓鱼者身边观赏一番,也颇是一种休闲中的享受吧。
你看他们一个个有的拉着渔线,把钓鱼竿的头拉弯,使劲向外一甩将钓鱼线抛的很远。有的将钓鱼竿高高一擎将线向外一甩,那鱼饵连同五彩缤纷的鱼漂(浮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