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凤凰古镇

行走在凤凰古镇

截截散文2025-02-02 13:30:48
一、向古镇开进早几天,我陪老妈去了一趟凤凰古镇,尽管这里并不是我特别想去的地方,但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和钢筋水泥的包围,也是为了尽尽为人子女的孝道,我还是去了。说起凤凰古镇,约5-6年前,也是这个时候,
一、向古镇开进
早几天,我陪老妈去了一趟凤凰古镇,尽管这里并不是我特别想去的地方,但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和钢筋水泥的包围,也是为了尽尽为人子女的孝道,我还是去了。
说起凤凰古镇,约5-6年前,也是这个时候,我和几个战友绕道曾去过一次,在那逗留了大概半天时间。记得只去了沈从文的故居,还有南长城,午饭后在沱江边走了一走就离开了。当时,凤凰还在进一步修建中,加上由于时间仓促,去的景点有限,并且那天太阳老大,热死了,所以,我对凤凰古镇的印象很是一般,更谈不上对那有什么留恋的了。而这次去凤凰,凤凰却给了我大大的意外和惊喜。
我们是早上7。30到的湖南湘西自治州的州府——吉首市的,凤凰古镇其实是自治州辖管的一个县(叫凤凰县),它离吉首市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出得站来,我和妈正准备问路,一的士司机不知从哪冒出,问我们是否去凤凰,说还差两人就可发车了。我们随其来到的士旁,看到有一对30出头的夫妻在等着,司机说你们四个齐了就可走了。
上得车来,司机很是热情,先带我们去吃了早餐,然后就径直往凤凰开进。一路上,司机很是健谈,不停地给我们讲这讲那,除介绍了一些景点外,还介绍了这里的一些风土人情和苗家风俗,我们几个乘客也响应着,不停地问这说那,特别是就苗家的巫术和赶尸术(死了的人可以被巫师赶着自动走路)的真实性,我们进行了详细地询问和交流,气氛甚是融洽和友好。这样聊着,不久,我们原本不相识的5个人(加司机一起)很快就熟识了,一路上,笑声、讨论声充塞了整个车厢。车快到凤凰古镇时,司机建议我们白天在古镇外看三个自然景观(加上进古镇后晚上看一场篝火晚会,含门票共276元/人),晚边边再进古镇住宿,说以后就不必再出古镇了。我们一致同意,临时组成了4人小小旅游团。

二、赶集
在去看古镇外三个自然景观的途中,我们正巧赶上了苗家的赶集,那真是难得一见的一道景观。
只见马路两边,密密麻麻全是人和摊档,有鸡鸭鱼肉牛肉等家禽类,有白菜地瓜猕猴桃等植物蔬果类,还有小百货和五金等手工和工业小商品类等……它们有的堆地上,有的放木板上,有的装背篓里。集市里买的买,卖的卖,人来人往,除讨价还价声外,还有鸡鸣狗叫声,很是鼎沸、热闹和熙攘。还有,那小菜和水果全是新鲜和好看,特别是板栗、橘子、猕猴桃都是从树上刚摘下的,有的还湿润着挂着露水;猪肉和牛肉也都是新鲜和没有注入水份的,司机说这里的家禽类绝对地道又原味还好吃,连凤凰古镇内都买不到这么好的肉类的。这里集市是每5天一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来自附近不同的寨子和苗家。司机解释说:苗家又分上苗、下苗、蓝苗等好几种,就如清朝的正黄旗、正白旗和正红旗等一样种类繁多。
另外,赶集的人都喜欢背着个背娄,据说苗家所有的物质都是靠这背篓人力运输的,男的一般背物质(重的一背篓有160斤),女的除了背物质外,还常将自己的孩子也装入背篓、随身背着到处走。所以,当我看到集市里的这些背篓后,特别是看到背篓里的那些个娃娃后,宋祖英的那支《小背篓》的旋律,马上就在我脑海里盘旋起来,我情不自禁的轻轻哼唱着:小背篓啊,晃悠悠……

三、篝火晚会
约晚6点,我们终于进到了凤凰古镇内。司机介绍了几家客栈,我们都不满意,主要是我们想住在沱江两边的吊脚楼内。我们谢绝了司机的好意,一行四人开始在沱江边的客栈,一家家地寻找。最后,我们四人终于在沱江的上游找到了一家有空房的私家客栈,这里景美、还安静,住房条件和其它硬件也不错,价格更是出乎意料的便宜(70元一间,两床),更喜的是房子的阳台就正对着美丽的沱江。住宿弄好后,我们四人在附近简单地只吃了一碗牛肉米粉,就匆匆赶去参加古镇的篝火晚会了,大家都唯恐迟到晚去了一步。
篝火晚会现场有座位约500个左右,上面有遮阳棚,露天的地方燃着一堆篝火,篝火的前面则是一个舞台。场子很是简陋,但倒是干净和有些特色。
第一个是《擂鼓舞》,也是最喜气和热闹的一个舞蹈。身着五彩斑斓苗服的点菜(小伙)和点炮(姑娘),围着篝火,个个喜气洋洋,青春朝气。他们漂亮的漂亮,帅气的帅气,一个个把那个鼓啊,擂得震天的轰响!场面很是壮观、热闹和喜庆。
《边边场》反映的是苗家年轻人谈恋爱的场景。这里的小伙如果喜欢上了一个姑娘,就会去设法拉扯姑娘的衣角以示爱;如果是姑娘喜欢上了一个小伙,姑娘就使劲地去踩那小伙的脚背以表心意。但听说,如果这里的小伙想起姑娘的话,必须先上女方家做三的年苦力且第一年必须挑大粪,三年满后,如果女方家里人都满意,才允许这小伙娶姑娘。
《哭嫁》讲述的是湘西苗家的一种婚嫁习俗。这里的女儿出嫁前,要邀上好些人在家一起哭上三天三夜,主要是哭着述说爹娘的养育不易和自己的恋恋难舍,直到哭满三天,眼肿得像两个红桃才可以出嫁,并流传有谁哭得越凶,就预示着婚后谁越幸福一说。
《上刀山》是苗家的一门硬功夫。露天里立着由26把长刀架起的垂直的13级天梯,刀口向上,一汉子念些咒语和喷出一口水后,就光着脚板,左右生风的踩着刀梯爬到天梯顶级,然后再踩着刀梯下到地面。看得我啊,是心里直发颤。
《下火海》也是一门苗家的独门功夫。有专人把高达500度的烧红的钢板在地上架起5米长的一条道,钢板里同时还有熊熊的明火在燃着,一小伙也是念完咒语后,光着脚在钢板上一路走过,并把熊熊的火全部蹭灭,当最后他抬起脚板时,脚板则安然无样,只是颜色是黑黑的。这个舞同样让我看得紧张极了,牙齿咬得紧紧不说,手也一直紧捏着个拳头不敢放松。
最恐怖和传奇的就是《赶尸舞》了,“赶尸”据说是苗家的一种巫术。听说巫师念咒语后,死了的人可以自己直立着,跳着向前走动。舞蹈开始后,全场的灯都灭了,黑漆漆的,只有微弱的后台灯光可隐隐可见。演僵尸的演员穿着黑色和白色的长袍,带着骷髅的面具,僵直着身体在幽暗的舞台上一跳一跳地向前,最后慢慢地向观众席靠拢。他们有的幽来,有的跳来,有的有时还会从观众的后面或中间冒出,突然抱住观众或把脸凑到观众的面前,观众常常是被吓得半死,发出惨叫。有一个笑话,说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