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那三年
在陕西地图的南部,有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在那里坐落了一所学校。就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批又一批的梦想从这里起航,我就是从那里为自己插上羽翼的,时隔多年,我的思绪还时不时的飞回那个遥远的地方……那三年的
在陕西地图的南部,有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在那里坐落了一所学校。就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批又一批的梦想从这里起航,我就是从那里为自己插上羽翼的,时隔多年,我的思绪还时不时的飞回那个遥远的地方……那三年的生活的的确确影响了我,时至今日,那些时光仍然依稀记得:早晨,还在睡梦中的我就在5:50那一刻就像触电般地睁开双眼(其实学校的起床时间是6:00),然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机械式地穿衣、刷牙、洗脸、叠被子,然后拿着昨晚睡觉前看的书走出宿舍往教学楼的方向走。那个时候,仿佛特别享受整个校园一片漆黑,只有自己的身影被路灯拉的很长很长的那种氛围,然后长舒一口气,准备新的奋战。一进教室就习惯性把教室灯全打开,然后接一杯开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抽出英语笔记本开始大声地朗读,直到6:30上早读的时间到了,抬头一看,教室里早已坐满了人,至于他们是什么时候进来的,我浑然不知。紧接着到了吃早饭的时间,一般只用10分钟的时间把早餐解决掉,(导致我们一大部分人都有严重的胃病)特别有趣的是,我们上学时身边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好到连上厕所都相约而去的那种。所以每到吃饭的时间,两三个人就手拉着手奔向食堂,一个拿碗,一个拿筷子并用眼急速地扫描空位子,另一个就去排队,结果在三人“默契”的配合下,吃饭只用了10分钟,然后再奔回教室,并预习边等着第一节课的到来。
记得那时候,上午只有四节课,每节课45分钟(再加上有的老师早来迟退,一节课就可能50分钟)课间只休息10分钟。说来也奇怪,有时候即便再怎么瞌睡,上课也能聚精会神地听40来分钟,整个神经就仿佛有根给绷着,想把老师说的每句话都存入大脑。然而一下课就会出现一道风景线,那就是80%的学生都趴在课桌上“闭目养神”,上课铃一响,又匆匆恢复精神面貌。
晚上我们上晚自习到11:00点,20分钟后教室就不允许留人了,这样我们就会收拾几本书拿到宿舍,躺在床上,腿此时就是桌子,再打开自备的小台灯又接着奋战,我一般到12:00点睡觉(有的同学更晚),久而久之,如果在这个点之前睡觉,就会有一种罪恶感涌上心头,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习惯吧!
这种生活可能让你们觉得不可思议,可是我享受这种每天“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这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坚持只为了一个目标的生活,至少它会让你觉得充实,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天都很空虚。那时候,无论风雨多么猛烈,梦想就在那里,不偏不倚,等到收到心仪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你才发现,一切都值了,即便没有跨进更高的学府,你也会含着眼泪笑着说:至少我曾经为你努力过!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