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岁月蹉跎,往事钩沉。随着年华流逝,心中总会收藏一些当初的美好。似深酿心底的甘醇,愈久愈香,愈久愈加醉人......一早些年,曾工作在天山南部山区一个叫巴伦台的小镇。“巴伦台”是蒙古族语有沙红柳的地方。
岁月蹉跎,往事钩沉。随着年华流逝,心中总会收藏一些当初的美好。似深酿心底的甘醇,愈久愈香,愈久愈加醉人......

早些年,曾工作在天山南部山区一个叫巴伦台的小镇。“巴伦台”是蒙古族语有沙红柳的地方。可想而知,久居此地大都是蒙古族人。
小镇坐落在沟壑较为平缓宽阔的深山腹地,四周环围着绵延的山峦,巴伦台河穿镇而过。在宽绰有余的河床中,石卵突兀,绿柳簇簇,河水涓涓,清冽碧幽——巴伦台河像一位远
古而来的仕女,辗转腾挪,袖带缥缈,躲巨石,绕树丛,蜿蜓南行。
镇上的房屋就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山脚下河床旁。
这一带是群山和草木、绿水和白云的世界。登高远眺,极目舒天,但见;远山逶迤,云海苍茫,天蓝如洗,风清气爽。环顾四周;翠树成荫,草叶葳蕤,雾烟带湿,水瘦石冷。置身其里,犹如画中;崖壁作底,榆桧为墨,岚影波光,上下掩映,满目绚烂,陶人心醉。面对如此美景,不禁使人喟叹,“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塞外山水与江南奇景堪有一比。
绝尘山水,必居淳善之民。
据史料记载,十八世纪中叶,一支远离故土,漂泊在伏尔加河一带的蒙古族牧民,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进行了东归祖国怀抱的英雄壮举。他们历尽艰险,浴血奋战,冲破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以十七万人牺牲近十万人的代价谱写了这一泣血的爱国史诗。他们属于卫拉特蒙古四大部族之一的土尔扈特部。由此,渥巴锡作为爱国民族英雄而载誉史册,被后人树碑立传,塑像纪念。阅史感怀,慨叹不已,世事沧桑,谁主沉浮?凡弃国祸民者都必遭天谴;为民谋福者必流芳百世。
土尔扈特部回归后,南路一支被安置在尤勒都斯草原南部的喀喇沙尔盆地一带,及博斯腾湖西岸的广袤地区。从此,这支勤劳质朴的蒙古族人更在此放牧狩猎,繁衍生息。巴伦台镇在此地域中属居中之地。
小镇街市上多种民族聚集,行商坐贾,集市贸易。而周围大都居住着蒙古族牧民,他们久居深山,得享天赐,秀美山川赋予他们勤劳质朴,强韧彪悍,豁达大度,粗犷豪迈的民族个性。他们少与外界联系,虽然有铁路有公路伸到镇子里来,但是他们的活动,他们的视线,依然习惯于被围困的山峦所限制。不必提什么现代都市,就是离他们不到六十公里的县城,也好像离他们非常地遥远。他们保持着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
小镇处于南北疆的交通要地,由此向北更是横亘新疆腹地的天山山脉主峰。小镇自然而然成了车辆和旅客的通衢之地。过往的司机要在这里检修车辆、加油;游客要在这里吃饭、小憩。小镇沿路成街,自然而然建成了许多饭馆旅店、商铺澡堂、修车厂加油站等等。这里不分什么集日,每天都是车来人往,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有开饭馆的回族人、打馕卖烤肉的维吾尔族人、卖服装的浙江人、修车补胎的山东人、卖卤肉卤鸡的四川人、熏马肉马肠的哈萨克人……。人群中偶尔可见蓝眼高鼻的美国游客,和明着兜售丝巾首饰,暗地里私贩鹰隼的巴基斯坦人。
每天都有一些居住在附近的、和较远的、甚至很远的蒙古族牧民,骑马坐车来这里赶集。他们带来蘑菇雪莲、酥油兽皮等山货,交给他们熟识的一些店铺老板,换回一些茶叶糖果、马灯鞍辔之类的日用品。在集镇上从不见他们出售自己的货物。这些成吉思汗的后代们,至今还在信守着一条古老的诺言。他们不商不贾,不欺不讹,不贪不占。用自己的真诚和货物,去换回别人的真诚和货物。他们逐水草而牧,搭蓬帐而居。生活简陋,自给而足,俭朴不奢,不聚浮财。若有剩余,不是奉作庙产,更是周济贫穷的相邻。——巴伦台的蒙古人,一个不可思议的民族。
小镇民风淳朴。独特的地缘环境和旅途际遇使得人们尽显谦恭礼让的国人之风。长街市井中,人们或买或卖,或游或玩。结伴而来,相约而去,乘兴而至,尽兴而归。初次相见不问名姓,点头致笑,会意而去。下次相逢更成亲朋好友,相互寒暄,至交已久。异族相逢,虽语言不通,笑脸便是佳语。
山里人好客。那些年,每当闲暇之余,时常坐客于当地牧民家。茶足饭饱,酌酒正酣,主人便敬酒献歌,赠物祝福。悠扬婉转的马头琴声和着浑厚豪迈的蒙古长调,诉说着部落的历史和典故——那曾经的男女情爱风花雪月;那以往的铁马金戈千古悲壮……,一曲“江格尔”传,裹挟着浓郁的部落风情,婉约着一方天地之悠悠乡音,听着令人荡气回肠,遐思无限。
小镇商风诚信。在厚重质朴的民风渲染下,人们崇尚以投机欺诈为耻,以诚信惠顾为荣的行商俗规。恪守来者皆友,公平相待,各取所需,双方满意,即使生意不成,情意尤存的乡风美德。外乡人至此,不亲加体验无同感受。
在这里,买卖论价如叙家常,常见谈笑调侃中生意成交。均不见一般市井中讨价还价,争执不休,继而面红耳赤,怒目相向的市侩陋习。
小镇沿街店铺多为饭馆,经营上与外界不同而自有特色。但凡来着不论吃饭与否,店主均茶水免费笑脸相迎。有要吃饱的;家常饭菜,明码标价,经济实惠,一份管够。碰上大肚皮添饭不加银。有要吃好的;山珍野味,时鲜生蔬,任由客人睹物检点。饭后付账,看盘估价,本金利润,客主皆知。公平合理,双方满意。富者多掷不收,穷者少给也可,盈一份微利,挣一团和气。
山里人赶集在饭馆歇脚已成习惯。迎者乐意,来者惬意。迎者;搬凳擦桌,笼火倒茶,热情招呼。来者;喝茶小憩,聊天闲扯,谈笑风生,如归自家。也有那进山返牲畜的,收山货的,自带干粮,借店蹭光。店主送上一壶热茶,置上一两碟小菜。末了,一概分文不取。只为图个人缘口碑,热闹红火。
其他商店旅馆,车行地摊,待客之道,大同小异,谦恭礼让,各有所长。

和山外的小镇不同,巴伦台镇在地缘上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离镇街南边不远处,向东拐进去一条沟,不知是小镇因它起名,还是它因小镇得名,当地人都叫它巴伦台沟。这里与小镇一山之隔却是另一幅山水洞天。把里宽的山沟弯弯曲曲向东延伸百余里。沟底一条因雪水沁化、涌泉交汇而生成的小河,冬暖夏凉经年不竭,清流澄碧,纤毫可见,曲水潆洄,柔肠百结。牵动着人们梦飞魂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