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刺史姚合

爱茶刺史姚合

内列散文2025-02-18 07:03:59
唐宝历年间,时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的诗人姚合,厌烦都市生活,皇上说:“爱卿,朕知道你迷恋山林之乐,又喜做茶仙,京都的生活于你来说,太枯燥乏味了,你的文思快枯萎了!你就到金州任刺史吧!那里北有南山,南
唐宝历年间,时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的诗人姚合,厌烦都市生活,皇上说:
“爱卿,朕知道你迷恋山林之乐,又喜做茶仙,京都的生活于你来说,太枯燥乏味了,你的文思快枯萎了!你就到金州任刺史吧!那里北有南山,南有巴山,有美丽的汉江,烹煮金州茶牙会让你三日不知肉味。”
姚合跪下听旨,说道:“谢主龙恩。”
几日后,姚合由子午道出南山,沿汉江官道抵达金州。沿途的美景目不暇接。
金州是个如诗如画的好地方。姚合官做得自在,他为自己安排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名为“金州西园”,里面有亭榭、药堂、草阁、松坛、石亭、池塘,园中种有竹子、棕树和芭蕉。他是大唐著名茶人,懂茶艺,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常常在西园棕榈丛中摆开茶具,拾来干树枝,亲自烧水煮茶,体味其中的乐趣。
毕竟是客居他乡异地,姚合时时思念家乡,还想念旧日挚友,如无可、方干、贾岛、殷尧藩、周贺等。姚合三番五次地带信,并寄去他的近作《金州书事寄山中旧友》,诗中说金州这地方如何如何好,以鼓动他们不辞长途跋涉之苦来金州一游。诗云:
安康虽好郡,刺史是憨翁。
买酒终朝饮,吟诗一室空。
自知为政拙,众亦觉心公。
亲事星河在,忧人骨肉同。
簿书岚色里,鼓角水声中。
井邑神州接,帆樯海路通。
野亭晴带雾,竹寺夏多风。
溉稻长川白,烧林远岫红。
旧山期已失,芳草思何穷。
林下无相笑,男儿五马雄。
他的朋友捎来口信,计划明春沿汉江而上,来金州拜访老友。
岁尽年末,飞飞扬扬下了一场大雪,大地一遍白。姚刺史率州府官吏衙役去江北围猎,希望能获得一些野味,以备来年春天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诗人围猎归来,高兴地吟诗一首:
健夫结束执旌旗,晓渡汉江自合围。
野外狐狸搜得尽,天边鸿雁射来稀。
苍鹰落日饥唯急,白马平川走似飞。
蜡节畋游非为己,莫惊刺史深夜归。
诗人打猎真够辛苦!又累又饿,这一切为了什么?为了接待朋友。
清明时节,无可、方干、贾岛、殷尧藩、周贺等几位好友终于扬帆西进,来神奇的金州旅游。他们都是嗜茶人,来金州不喝著名的金州茶牙,等于没来金州。姚合想:清明节还有几天,到哪儿去买明前茶呢?他记得安康县令说过,有个叫宦姑滩的小地方,在高宗时代是贡茶产地,那里出的明前茶饼名闻京都。姚合没有兴师动众,只身单骑快马加鞭,三日行程一日到达。刚好有一茶店出售明前茶饼,一饼标价8两白银,姚合自言自语:再贵也要买下,一定要让好朋友大快朵颐。
店主是个老秀才,打量来人,一身平民服装掩不住他的富贵气、书生气。他介绍道:
“先生,此茶采自涧溪旁,系寺院僧人制作,采茶时僧人且不论,连临时雇的采茶工也要斋戒沐浴。我名此茶‘碧涧春’,妥否?”
“很贴切,很贴切。”姚合说。
“买否?”
“买。”
姚合同他砍价,老秀才说:
“先生,是‘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如这饼茶,是值5两呢还是值8两?您‘推敲’‘推敲’吧!”
老秀才引用的是好友贾岛的诗作,姚合一语双关地答道:
“那就‘敲’定了,给你8两。”
“先生买茶是自用或是招待客人?”
“自用就近取之,何必远求?”
“招待何人?”
“几位朋友,其中还有‘推敲先生’。”
老秀才会意一笑。“既是招待‘推敲先生’,那就六两成交。”
老秀才将茶饼用盒子装好,交给姚合。姚合解袋付银,伸手一摸,不由大叫一声:“大事不好!”原来他只顾赶路程,走时把带钱的事忘个一干二净。咋办?只有打马回城,后日再来。
老秀才见顾客没带钱,乐得笑了。大喊一声:“姚合大人留步!”
姚合煞住脚步,问道:“您怎知我是姚合?”
老秀才说:“谁不知当今诗坛是‘姚贾’并称。‘推敲先生’的挚友不是姚合还会有谁?难得先生大驾光临,请赐一诗,茶饼奉送,敬乞笑纳。”
姚合被请进老秀才的书房,文房四宝在案上搁着的,姚合展纸濡墨,稍加思索,写道:
嫩绿微黄碧涧春,
采时闻道断荤腥。
不将钱买将诗乞,
借问山翁有几人?
老秀才啧啧赞赏姚合的诗句和书法,拍手说道:
“姚合以诗乞茶,文坛多一佳话,妙哉!妙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