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逝的浮华

远逝的浮华

取样散文2025-02-15 11:14:54
一直以来,很喜欢“深山藏古寺”的感觉。山仿佛是屏障,将古寺与外面的世界隔开,而留下的这片土地,似乎就成了一方净土。也许这是人的一种本性,一种在本性中表现出来的比较轻柔,比较洁净的一面。人没有办法选择自
一直以来,很喜欢“深山藏古寺”的感觉。山仿佛是屏障,将古寺与外面的世界隔开,而留下的这片土地,似乎就成了一方净土。
 也许这是人的一种本性,一种在本性中表现出来的比较轻柔,比较洁净的一面。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这或许是一种幸运,或许是一种悲哀。本来就拥有的东西并不是没有优点,而不曾拥有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缺点。所以很多人的一生就在一片土地上度过,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开始存在着不会改变的观念,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目标而终生奋斗。时间总是不会停留,就在不经意的瞬间,才发觉自己的一切已经不可以重来。也许他们心里曾经有过的那一丝丝的希望,也会因为时间而消失在记忆的深处。
 我不否认人生有很多的无可奈何,很多的身不由己。这些已经成了在红尘中摸爬滚打的人的借口,并以此来显示他们的无奈,甚至伤感。或许,他们是对的,他们的追求从他们的出发点上是很有价值的,所以,他们不后悔。也有一些人,他们的思想里大部分是对人生的本质的思索,少了些喧嚣,少了些华丽,多了一份清静和自然。不能说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似乎这并没有一个可靠的标准来衡量。但是这个标准,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只是每个人摆放的位置不同罢了。从这个层面上说,正是因为人类思想的不可逆转性,才造成这么大的分歧。说起来,似乎真的有种宿命的意味在里面。
 每每谈及陶渊明,让我羡慕的不仅仅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从容与清静。更多的是对他心境的思考,人们传颂的只是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殊不知,在此背后,隐藏着他追求人生意义的勇气。从他的《归去来兮辞》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悦心情,从他轻快的脚步声中,无一不显示着他在真正体会到人生意义时的欣慰与感慨。
 在独处的时刻,当我面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渴望,瞬间变得特别强烈,我所向往的生活在脑海中一一清晰的闪现,但是很快又意识到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环境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早已说过,这时的身不由己,别无选择是最好的借口。既然不能改变,不能选择,但是我也不会就此沉浸其中,即使满天都是乌云,终会有阳光普照的一天。于是,我开始寻找,寻找南山脚下的陶渊明,寻找深山古寺中的王维,寻找即将在记忆中逝去的美好。
 虽然我无法拥有,但是看到别人拥有的喜悦与欣慰,我的心里也会在瞬间感觉到淡淡的满足。这已经很好了。即使不能远离尘世的浮华,但是能够在其中感受到一丝丝清凉的气息,余愿足矣。
 我喜欢马致远《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喜欢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惬意与满足。有桥,有水,有人家,有白云,有明月,这已经是再好不过的了。拥有的人会在其中尽情品味生命所带来的从容与沉静,羡慕的人也会在其中,会在对它的思念与追求中,探寻生命的美好。这或许是一种遗憾,但是现在看来未尝不是一种幸福。至少,我们曾经追求过,曾经梦想过,曾经珍惜过。
 让心灵慢慢接近精神的天空,你会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到你的净土,就让这尘世的浮华在你的世界里慢慢消逝。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