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婶娘](/static/assets/images/nopic.gif)
送婶娘
婶娘过世,噩耗传来,悲郁心中,匆忙赶回故乡。途中,随着汽车的颠簸,有关婶娘的一些往事渐渐地清晰起来。婶娘有着一副标准的三寸金莲,就靠着这样的一双小脚,从旧社会走到今天。她又是忠贞的节妇,从32岁丈夫去
婶娘过世,噩耗传来,悲郁心中,匆忙赶回故乡。途中,随着汽车的颠簸,有关婶娘的一些往事渐渐地清晰起来。婶娘有着一副标准的三寸金莲,就靠着这样的一双小脚,从旧社会走到今天。她又是忠贞的节妇,从32岁丈夫去世,守寡50年,牺牲了自己的青春,赢得了世人的称赞。
五十年代,农村很穷,有一次大年夜,婶娘叹着气说:“人家的孩子有糖水喝,咱家的孩子也没钱买。”儿子暗暗记在心里,向婶娘保证,长大后,我让你喝个够。儿子很争气,从大队干部到公社书记,对党忠心耿耿,日子也越过越有,婶娘如愿以偿,什么山珍海味都已尝过。
我每年都要回到故乡,每次都要去看婶娘。那一年,她的大孙女凤茹把她接去,我和妻子去看她,她抓住我和妻子的手,问长问短,难分难舍。下楼后,一回头,看到六楼的阳台,一个清瘦的身影,正倚在窗口上向我们张望,依依惜别,我的眼睛立时湿润了。
她的孙子志丹每次下乡工作,她总是挪动着小脚,跟到门口,反复叮问几天才能回来,她算计着到了那天,便会成天地倚在大门口,用手打着眼罩,向外瞭望,等待孙子的出现。小孙女风嫚出嫁到达里湖,她总是念念不忘,张口便提那片牵心的草原。
儿媳孙子媳妇尽挑软的食品给她买着吃,重孙子艾东更是她的掌上明珠,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她却突然地走了。
婶娘生前最怕火化,每当有侄儿到她面前,她都要叮嘱不要爬“大烟囱”。后来这几年看到城镇都实行火化,她也不再那么坚持了,但有一点,必须回到老家乌梁苏。
在乌梁苏的漫甸上,婶娘的骨灰装进了棺材里。在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完成了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式的葬礼。
婶娘的墓地,摆满了色彩斑斓的花圈,枯草枝枝哀鸣,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我的眼前立时出现了另一幅景象,仿佛那是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婶娘在万花丛中微微含笑,站在她的小院里向我们频频招手,她的脸上溢满了笑容。我这时才知道,她为什么反复强调回到梦牵魂绕的那一片故土。八十二年前,她出生在这个漫甸上。这里,有她童年的足迹,少年的艰辛,青年的辛酸。她在这里割过草,拾过柴,生于斯,长于斯,又回归了这片热土,更主要的是,这里有沉睡了五十年的她的丈夫,她回到了日思夜念的心上人身边,怎不心满意足。
安息吧,婶娘!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