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随笔

秋天随笔

茶末散文2025-02-10 17:18:41
毫不经意的,秋天来了。古往今来,人们把太多太多的美好诗词毫不吝啬地送给了秋:从秋谨女士“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愤绝笔,到毛泽东“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胜利喜悦;从刘长卿“秋草独寻人去后,
毫不经意的,秋天来了。
古往今来,人们把太多太多的美好诗词毫不吝啬地送给了秋:
从秋谨女士“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愤绝笔,到毛泽东“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胜利喜悦;
从刘长卿“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的小品到王勃“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长卷;
从刘禹锡“浔阳江色潮满添,彭蠡秋声雁送来”到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的奇丽想象;
从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悲秋离别到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文绝唱……
诗人们以景抒怀,秋风、秋水、秋声、秋月,在诗人的笔下,全都有了灵动的生命。几千年来,我国人民还给秋赋予更多的灵性,如用“秋水伊人”、“秋波流转”来形容佳人美女,用“秋秋”表现飞舞奔腾,把银河称为“秋河”,称那些为岁月迟暮而伤感的人为“秋士”,把御马术称为“秋驾”,当然还有“打秋风”这类戏谑语言。种种种种,不胜枚举。
秋,给人带来的是无限的遐想。我乃凡夫俗子,写不出那美妙的诗句,但却能触摸到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秋,除充当了人类悲欢离合的感情载体外,它的内蕴,远不是一些“成熟”、“恬淡”、“深沉”、“凝重”的词句所能涵盖的。
那是谁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是谁说,春夏秋冬就是人的“少、青、中、老”,因此“人到中年万事休”?其实并不尽然。秋天不仅仅是收获的季节,她同样还是孕育成长的季节!
我有幸当过五年的农民。刚刚在立秋前赶插完的晚稻,这时陆续进入了田间管理阶段。耘田、除草、追肥、灌排水、晒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君知否?在秋夜,如果置身于稻田边,就会闻到禾苗清淡的香味,听到晚稻禾苗在秋风中此起彼伏“啪啪”的拔节声,它和蛙叫声、秋虫鸣声汇成一片,在静寂的田野组成一曲生机勃勃的田野奏鸣曲!此时此刻,秋,也象春一样充满生机,哪有半点行将迟暮之象?这时除了敬畏,别无他想,只会感觉到生命在升华。
好好地去听一听田野奏鸣曲吧,相信会有所感悟。感谢造物主,他并不死板,他把正反两面甚至多面的东西都并存在同一事物上,就看我们如何去选择。秋,可以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新生的季节。那我们呢?既然我们已经收获了前半生,那么也可以孕育我们的后半生。身体、事业和感情,构成了人生,它需要我们的滋润和保护。如果我们前半生挥霍了很多,也浪费了很多表情,还办了很多非常愚蠢非常弱智的事,那么,在“多事之秋”里,就加倍地精心经营吧,精心耕耘,精心除草,精心追肥,精心适时地排灌,有那么多的事需要我们精心去付出,“万事休”又从何谈起?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也许原先的业余爱好变成了主业,也许我们还可以……去玩。当我们体味清风白月,当我们流连青山绿水,当我们与鱼共戏,当我们与鸟同乐,当我们漫步在细细的秋雨中,当我们坐在电脑前静静地等待企鹅的呼叫,当我们为某件事而兴奋,当天人合一时,会不会觉得:秋就是集春之蓬勃、夏之繁盛、冬之诱惑于一身而不时炫耀的精灵?!会不会也觉得:中年就是集少年之活泼、青年之浪漫、老年之聪慧于一心而貌似平静的秋水?!
我喜欢东坡先生“鬓微霜,又何妨”的词句,也喜欢叶剑英八十“冬龄”时所作“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诗句,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豪情,还有一种美感:霜叶红于二月花!虽然人生精华时光已去,但未来依然如金。
去聆听田野奏鸣曲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