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秦邮台

千古秦邮台

貂蝉冠散文2025-04-09 10:21:52
秦邮台,高邮的标志吧。这一座原建于泰山庙址的建筑,有两进。进了秦邮台大门,绿油油的芳草地,煞是养眼。半中间,秦少游的雕像,有一点点纤瘦,那是被贬的官员颠沛流离的象征。风流倜傥如斯,斗不过皇帝的一纸诏书
秦邮台,高邮的标志吧。这一座原建于泰山庙址的建筑,有两进。进了秦邮台大门,绿油油的芳草地,煞是养眼。半中间,秦少游的雕像,有一点点纤瘦,那是被贬的官员颠沛流离的象征。风流倜傥如斯,斗不过皇帝的一纸诏书。升迁和贬职,不过是一念之间。
作为宋朝婉约词的代表,那些柔情万种的句子,不知是如何被他历练出来,提练出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一个对句,拉开了全词的气氛。而“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我最喜欢的宋词。它是诗,是画,是一片真实的风景。至于下阕的风情,用来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落拓,是杜郎“十年一觉扬州梦”后的顿悟。醉心诗词的秦少游,赢得多少人的钦羡!
站在他的雕像前,我环顾四周。这是一个冷清的日子,除了我们,没有更多的人光顾。上面的四贤祠,高大敞亮,在有点闷热的天气里,依然凉爽。玻璃罩里保护的,是前辈先贤们游玩高邮留下的诗文。这是一些被称为文化瑰宝的碑刻及《秦邮贴》,这些历经岁月的记录,是高邮辉煌的象征。房梁上,有民国三十年重修文游台的封志。眼力不好或不注意的人,根本不会想到,顶上还有乾坤。“盍簪堂”是这建筑的大名。“盍簪”一词出于易经:“盍,合也;簪,疾也”,“盍簪”即群朋合聚而疾来。盍簪堂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清代建筑。五间殿堂现存石刻包括了苏东波、秦少游、秦少章、黄庭坚、米芾、阮元等人的诗文和书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再往上一层,就是主体建筑古文游台。这是一座两层的楼台。上一层“山抹微云”四个字,表明了和秦观的关系,下面题写的古文游台,自有风骚。那是一段文坛的佳话和文人风雅的传奇。在这座小楼上,曾经有过多少位文人雅士光顾?苏东坡、秦少游不必多说,孙觉,王巩等人,既给小楼留下了故事,小楼也让他们的美名发扬光大。正前方,是一方瓷砖壁画。是大画家范增的作品。画面以大运河为背景,表现了苏东坡等人寄情山水,珍惜友情的情景。而“莽莽神州一脉通,千舟棹影诉长空。悠悠此水钱塘去,即人东坡意匠中”的题词,为画面增色不少。
再上一层楼,四面看看,满眼绿色将这座小楼紧紧包围。四面通透的窗户,文人聚会时,该有怎样的浪漫。“湖天一览,稼禾尽观”的美景,可能是当年他们眼中的常态,今天由于高大的树木挡住了。我们细细体味其中的感觉,稍有一点儿遗憾。而王世贞的“古文游台”,稍稍弥补了这些。毕竟,大家的亲笔题词,如今并不多见。坐在椅子上,看着那些遗迹墨宝,仿佛多少能感受一点他们的情怀。
“西园雅集图”中的苏东坡,与我们想象中的有一点不同。他形象疏狂,胡子拉碴,假如不知道是苏轼,会不会以为他的李逵或者张飞?不过,以苏东坡豁达的个性以及对美食的爱好,这样的形象或许更加真实。
离开文游台,右边是个游船码头。左边有一个小竹林。当年奢华的泰山庙就隐藏其中。东岳大帝和泰山娘娘,冠冕正装,香火似乎很旺。这对老夫妇,假如从北宋泰山庙修建开始算起,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岁月了。由恢弘殿宇到偏居一隅,泰山庙的主人可曾有过内心的不平衡?看他们笑眯眯的模样,好像没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管他什么宗教还是士大夫,为国为民方是根本。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几十年间到过多少次高邮,总是机缘不对,没有真正认真游过文游台。或许,千年前的秦少游早就有预料?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