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马南山头
一一直很想去南山头看看,这情结缘于多年前的一名文友。我暂且称他为大友吧,十几年前,大友参加高考,一百分的语文卷面,他考了九十二分,算是高分了。可他的数学只考了五分,可想而知,他与大学失之交臂。读完技校
一一直很想去南山头看看,这情结缘于多年前的一名文友。
我暂且称他为大友吧,十几年前,大友参加高考,一百分的语文卷面,他考了九十二分,算是高分了。可他的数学只考了五分,可想而知,他与大学失之交臂。读完技校后,他分配到一家铜铁矿企业,当了一名井下工人,看水泵。
井下的工作是枯燥的,每月只上十天班,其余的时间没事干。大友拿起了久违的笔,给企业报写文章。由于他的文字基础好,不多久,他写的一篇篇的文章就不断地登上了企业报的各个版面。从写新闻稿,到写小说,散文,诗歌,随笔,应有尽有,每年都成了单位的优秀宣传员,获得不同的物质奖励。
写得多了,名声在外,可自己的境遇竞没有丝毫的改变,单位领导不重视他,说他个性强,爱翘尾巴。他无语,感到很受伤。
一日,一位来自南山头的亲戚来他家借钱,说天旱遭灾,没收成,娃儿的学费没着落。还告诉他,学校的老师也走了几个,嫌待遇低,出外打工去了。他一听,脑中灵光一闪,俺一个月有二十多天没事儿做,正好去支教。
第二天,他骑着那辆破旧的摩托车出发了,带着借来的小学语文,数学课本。就这样,他成了那所小学的支教教师,他拿自己的钱给学生买铅笔,作业本,还把自己家的彩色电视也捐给了这个学校,没有报酬,义务奉献。这个学校叫彭德怀小学。
二
沿着大金道一路向南,再向西,穿过一座石桥,爬过两个山坡,就到了南山头红色旅游风景区。
下了车,站在南山头村委会的大门口,极目远眺,周围群山莽莽。难怪当年的鄂湘赣特委要在这儿建立根据地,想必是易守难攻。
沿着山坡旁的小路往前走,发现两边的山坡上长满了巴矛草,成片成片的芦苇迎风摇曳着。我以前只知道芦苇是长在水里的植物,没想到在旱地也能长得那样好。听导游说,这叫旱芦苇,长在水里的叫湿芦苇。那巴矛草呢,极像兰花草,宽宽的緑叶边,布满了齿,手不小心抓住它们,会被划出一道道的血印。据说,鲁班就是据此发明了锯子的,真聪明啊。
在南山头烈士纪念碑旁,能见到许多小石碑,上面刻着烈士的名字。许多死难者都是湖南平江人,据说,当年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失败后,带过来的很多战士,大多长眠于此。八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与青山相伴,与日月同辉。
南山头是当年革命的总指挥所,一条条指令从这里发出,轰动一时的“大冶兵暴”,就发源于此。彭德怀于此创立了红三军团,红八军团。解放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当地的小学改名为彭德怀小学。
三
彭德怀小学,坐落在更远处的一座山坡上,两层楼的结构,还修有围墙。
我们走进校园,在一楼的墙面上,居然还看到一光荣榜,上面就有大友的名字,捐款一千元。山里的孩子,到此求学,远的一趟也得走十几里山路,可以想象到孩子们的学习是多么的不易。遇到下雨天,下雪天,山路泥泞,孩子们的苦难,更是无法想象。
大友在这儿,默默地当了两年的义务支教教师,写下了大量的人物报道。他写的《深山里的希望》特稿,还获得当年全国晚报好新闻评比三等奖。
后来,晚报招聘记者,大友凭借大量的上报稿件,轻松地被录取,还兼职当上了晚报发行员。每年的七月,他都会组织十名彭德怀小学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市内旅游,所有费用,全部归他个人开支。
他说,我的新生活,是南山头给的,我得回报他们。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