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7:成熟篇

盘点2007:成熟篇

重骑散文2025-02-22 12:10:13
再度回首2007,于纷繁的世相中,在匆忙的步履间,细细品味所取得的每一点收获,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日渐增进的成熟。这一年里,我懂得了代价的价值。所谓祸福相倚,有得有失,代价常常是必须的。上天公平,又不
再度回首2007,于纷繁的世相中,在匆忙的步履间,细细品味所取得的每一点收获,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日渐增进的成熟。

这一年里,我懂得了代价的价值。
所谓祸福相倚,有得有失,代价常常是必须的。上天公平,又不公平。公平,通常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可能仅及于整体;对于局部的个体而言,不公平才是常态。曾经以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中;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默默无闻地承受与付出终会换得相应的回报。事实却并非如此地可以预期,盲目的幻想所等来的,往往只有无尽的失望。积蓄力量,积极抗争,自觉承担必要的损失与代价,才有可能抵达希望的彼岸。
那天,我最好的朋友急急地发来消息,兴奋地告诉我她终于成功地实现了转岗,晋升到了另一个领导岗位,从此可以摆脱官场里若干小人的压制和侵扰。那一刻,我们欢呼雀跃,得意忘形,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在外人看来,也许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对于她,却是以几年来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难以言传的辛酸压抑为代价的。在这之前,我与一泼妇型兼神经质同事的斗争刚刚结束不久。更早时候,先生因一行政领导无视教学程序擅自抢课之事,义正辞严地提出了抗议,我本人甚至亲自操刀为先生草拟了战斗檄文,终使此人不敢再任意妄为,漠视普通教师的权益。再闻朋友的喜讯,岂不快哉!
每次回乡,或者朋友来宁,我与先生都会认真地聆听她的诉说,积极地为她出谋划策,我们既是她道义上自始至终的支持者,又是两个不折不扣的臭皮匠,更是正义之途上当然的同盟军。因为,我们深知,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做一个正直的人,与“坏人坏事”、与丑恶现象做斗争,需要的不仅仅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对行将失去的物质利益及精神安逸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不要奢望没有硝烟的战争,也不可逞许禇赤膊上阵之匹夫之勇。代价的价值,在于我们不单知晓它的存在,而且预知它与目标、与后果之间的权轻权重,如此,它才可以为我们所用——既然目的正当,不妨适当地变通方法;若需主动出击,就必须打它个落花流水;也只有如此,反戈一击才会有胜算,进而真正地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洁净一方的空气。

这一年里,我努力做到放松自己。
在QQ签名里,曾经很长时间挂着这样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放松自己。”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要能做到,却是很难的。一直以来,我就是一位对自己很苛求的人,凡事都想做到最好,读书时想做个好桃子,工作后做了N年优秀公务员。结果呢,那么喜爱读书的我,在研究生毕业之际,发誓坚决不再念博士;那么富有工作热情的我,险些成为工作狂。当工作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当加班已经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当追求完美几乎成为本能的反应,这时候,若想放慢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让那快速旋转的陀螺适当地减缓下来,使长期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自觉地由思想而行动,摆脱为工作而工作的窠臼,委实是一项短期内难以奏效,需要历经反复并不断经受考验的心理工程。身处其中,常常会感到身不由已、力不从心,毕竟积习难改,不可能一蹴而就。
放松自己,不仅要做到行为上举重若轻,更要在思想上真正做到淡泊名利。惝若心犹不甘,举止再随意,也都只是暂时的表象而已。人作为一种物质的存在,处在俗世中,趋名逐利自然是免不了的,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一方面,对名利的刻意追逐,甚至不择手段地谋取,往往会成为种种罪恶的根源;另一方面,对名利患得患失,也是许多人心态失衡、压力过大的直接动因。主观因素克服了,排除了不必要的心理负荷,放松自己才能真的落到实处。
过去的这一年,我也曾因待遇不公和身外之物的负累彷徨过,愤懑过,甚至痛哭流涕过,仍然会时不时地拖班、熬夜,但更多的时候我在认真地思索,积极地践行。因而,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实现了认识上和行动上质的飞跃。现在,对于我来说,正如经常与朋友们所言,凡事只求自己尽力即可,尽人事,听天命,结果如何并不真正重要。与同行者相知相守过程中的幸福体验,不宥于感官享受的心灵自由,对人性美好的精神感知与传扬,相比于片面而极端的物质索求更具有终极的意义。放松自己,不再过于在意职务的晋升,不再过于在乎他人的评判,不再因人为的顾虑而羁绊自己,不再为所谓的虚名和利益而工作、而写字。天马行空,自在随心。

这一年里,我深感淡然的可贵。
与他人、与朋友乃至与爱人、亲人相处,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才是本真,淡,才能长久。这里的“淡”,指关于“度”的把握。若是对相互间的关系有非份的期许,对所谓的责任与义务有过高的期待,只会矛盾频发,事与愿违;“淡”也意味着一种安全的距离,当利益相关的各方突破无形的边界时,便是互致伤害的开始;“淡”更多地是一种心灵的默契,或因真诚,或因喜好,或因倾慕,或因造化,将内心的美好自然地施及他人,与人分享,不为回报。
因为他人的淡然与真诚,2007年,我得到了许多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多次给予的帮助和关爱,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不分亲疏远近的古道热肠,着实让人感动至深;因着普通朋友的平淡相处与直抒己见,过去的这一年,我几次被强烈地刺激、震撼并警醒,让我知道自己内心残留的贪婪、目空一切的无知和得过且过的懒散。一直以来,对于真正的朋友,标准很严苛,类似于终生的知己一般,信奉宁缺勿滥。但实际上,在人生旅程的每一个阶段里,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处环境中,从那些交以真心的友人,哪怕只是片刻的、暂时的过客那里,也会获益良多。正因为普通、平实,才会旁观者清,才会坦言相陈,也才会有新的进步。
曾经开导一位朋友说,对于友情的认识与处理,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有些人天生就是朋友,不管他们是否相遇相识相知,因为,他们性情相似,心灵相通,志趣相投。如若有一天,他们各自运行的轨迹发生交叉或者重合,那必然会碰撞出友谊的火花,真所谓志同道合,相见恨晚;其二,有些人虽然存在诸多差异,有较大差距,但互相之间懂得欣赏,知道珍惜,经过努力磨合,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其三,有些人本就无缘,又无后天的动力与毅力,即使某一方再努力,他们也只能擦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