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散文集《半生为人》,原本是光明日报出版社编辑徐晓“为自己、儿子和个别人而写的”。但是,当它付梓面世后,书就自然成了大众的公共读物。书中主要写了作者年轻时经历的人和事,追忆了人生不期而至的坎坷与磨难、忧
散文集《半生为人》,原本是光明日报出版社编辑徐晓“为自己、儿子和个别人而写的”。但是,当它付梓面世后,书就自然成了大众的公共读物。书中主要写了作者年轻时经历的人和事,追忆了人生不期而至的坎坷与磨难、忧伤与喜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代文学的书海中,至今还没有哪一部作品像它一样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这哪里是一部普通的散文,它完全称得上是一代青年的成长史,更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我不仅自己一读再读,而且还陆续买了若干本分送一些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书中记述的人物,赵一凡、周眉阝英以及诗人北岛、芒克等人,都是上一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人”。尽管站在社会的边缘,尽管有时被生活逼向绝境,但他们从未向命运低头。经过艰难的探索,这些真理的先知先觉者,犹如浴火的凤凰,在文革后涅槃而生。
置身在这日见浮躁的年代,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真善美不知不觉,如同阳光在指缝间流失。精神的贫乏与困顿,成了旷日持久的世纪病。一旦沦为金钱物质卑琐的奴隶后,人们再谈理想、信念,似乎就是痴人说梦。此时此刻,读徐晓的《半生为人》,所带给我的心灵震撼和思想撞击,不亚于一场刻骨铭心的精神洗礼。字里行间,你可听到前贤们求索路上的跫跫足音,可以感受人世间最美的友情和爱情。由此在你的人生中,可能会多一分真诚,少一分虚伪;多一分理想,少一分媚俗;多一分崇高,少一分卑琐。
读《半生为人》,我有幸与一群平凡中的英雄相遇,内心是何等的喜悦。他们尽管历经坎坷与磨练,尽管在生活的底层坚挺与奋争,但那一颗颗不屈的头颅中,有着人类全部的尊严和高贵。虽然没有生活得富丽堂皇,甚至生活得十分艰难,受贫困煎熬,与苦难相伴,但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我羡慕他们精神的富有,他们是大写的人!
沉浸在这精神的盛宴里,你至少可以暂时忘却浊浪滚滚、物欲横流的当下。
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勃洛克曾经痛苦地吟唱:“我的俄罗斯,我的生命,我们将同受煎熬……”诗人是何等的忧患啊!《半生为人》一书中的主人公们又何尝不是在与祖国、与人民同受煎熬呢?
尽管他们“站在社会的边缘,与现实的喧嚣、浮躁、萎顿形成反差,这本身构成了意义,并给社会提供意义。”但他们却一反传统知识分子的“乌托邦情结”,更没有封建社会士大夫那种内圣外王的追求,他们只是寻求一种灵魂的自我救赎。赵一凡、周眉阝英如同顾准、林昭,他们是不需要佩戴十字架的布道者,又是当代思想启蒙的源头。“只有伟大的事物才值得思考,作家应当为自己确定伟大的任务,并且只确定伟大的任务;不必为自己才疏学浅而自卑。须知作家是无穷链条上的一环,从一环到另一环应该传递自己哪怕未能实现的希望和哪怕尚不完善的构想。”他们是深黯勃洛克这种使命观的。惟其如此,才能超越纵欲与虚无。
对英雄的崇拜是人类的本能。面对俗世的平庸与麻木,我多想重温作者当年的痛苦与忧愁。因为惟有经历过内心煎熬的人,对逝去的年华才有所回味、有所依恋、有所感悟。好在以书为缘,我有幸结识了这么多的师友。借真由美的一句话说:“他是我的同道!”
物是人非,即使就作者而言,过去的朋友有的已经阴阳两界,有的是时空相隔。但对于历久弥新的友情来说,这又何妨呢?徐晓,我亦是“几番魂梦与君同”啊,多少次恍惚中,我看到他们一个个的背影并未远去。“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
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