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前线倒下!

他,在前线倒下!

文光散文2025-01-26 21:45:07
2008年元月12日以来,受北方南下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贵州遭遇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特大凝冻灾害袭击,受灾尤烈的贵州南大门——独山,一度成为全省焦点。在长达近两个月的决战独山灾后重建
2008年元月12日以来,受北方南下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贵州遭遇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特大凝冻灾害袭击,受灾尤烈的贵州南大门——独山,一度成为全省焦点。在长达近两个月的决战独山灾后重建大会战中,杨文!一名土生土长的布依族汉子,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独山县供电局麻尾供电所农电工,用四十七岁的生命在冰天雪地上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抗灾复电的人生绝唱!

和我们在冰凌中并肩作战的战友就这样走了……

2月16日,一个寒风劲吹霪雨霏霏的日子,一个让黔南供电人心痛的日子,一个让独山人民理应铭记的日子。
这天下午17时,独山县供电局麻尾供电所5名职工对贵新高速公路下司匝道口附近的10kv下朗线#5杆断杆、#9杆断线进行紧急抢修,农电工杨文负责放线,其他四位同事则爬上电杆架线。紧张施工中,细心的杨文发现断杆的导线对高速路过往车辆有影响,征得负责人周桂斌同意,他前往高速路收费站附近观察引导,“可以放线!”杨文洪亮的声音传到同事们中间,电线渐渐被拉直。17时30分左右,正拉到第三根高压线时,不幸悄然降临,“啪”的一声巨响,一辆高速行驶而来的大贷车将断杆上的导线挂断,“杨哥,快跑!”站在山顶上的同事大声疾呼,全神贯注指导放线的杨文没有察觉,断线产生的巨大惯力,瞬间将站在路边的他弹飞到5米之外正在施工的贵新复线桥墩基础上,一根钢管当场从胯下穿透了他的腹腔。
周桂斌和同事们赶紧从山上跑下来,远远就发现杨文已倒在公路右侧正在施工的高速路一桥墩基坑内,血肉模糊,嘴角流着血。见大家来了,还稍有神志的杨文艰难地断断续续说:“……我好疼……别动我……导线……”“杨哥,你坚持住,我们送你去医院!”
周桂斌一边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与同事背起杨文,以百米冲刺速度紧急将他送到500米外的下司镇卫生院抢救。
“医生!你们一定要救活杨哥,他是为抢修电力而受伤的!”下司镇党委、政府领导和镇干部闻讯也在最短时间内赶到医院,大家一次又一次地恳求医生。然而因伤势过重,20分钟过去,任凭战友的呼喊,医生的抢救,都不能留住杨文匆匆的脚步,正值壮年的他因公殉职,匆匆走完了他四十七岁的人生旅程。
那一刻,青山为之震撼,绿水为之呜咽,人们为之嗟叹……

我没有什么祭奠他,就让我给他烧柱香上路吧!

挂在杨文家大前门上的喇叭,不停地重复着催人泪下的哀乐,那哀伤的调子让过往行人悲痛欲绝。
2月21日,适值元宵节。这天,抢修电力不幸因公殉职农电工杨文的追悼会,在下司镇拉抹村他家院门口举行。生前他所负责巡线和抄表的下司、拉抹、新和、铁坑等村的群众自发来了,独山、麻尾、上司等地认识与不认识他的父老乡亲来了,州、县供电局的领导、同事来了,县委、县政府领导来了。成百上千的人们扶老携幼,伫立在寒风细雨中默默哀悼已经远行的杨文。大家神情肃穆,沉浸在无限的哀思中。那一刻,天空飘起的霏霏细雨,仿佛也在为英年早逝的杨文哭泣。
这时,三位头发斑白已被雨水淋湿的陌生农妇,自人群背后用力挤到杨文灵柩牌位前,有人认识其中容颜苍老衣衫破旧的那位老人,就是两公里外新和村上洞四组智障农妇何可珍,多年来经济十分拮据的她家一直得到杨文周济。只见何可珍与两名同伴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拿出香纸蜡烛,跪着点燃,虔诚地插到香钵上,然后又磕了三个响头。注视着遗像中仍挂满憨厚笑容的杨文,何可珍老泪纵横:“杨叔是个好人,我没有哪样祭奠他,就让我给他烧柱香上路吧!”她步履艰难地站起来,在同伴指认下走到杨文爱人王小妹跟前,紧紧拉住她的手:“头个月杨叔才又帮我垫付了66块钱的电费,我还想这个赶场天捉几只鸡去卖来还他。为哪样杨叔走得这样快呢?”偏瘫在床已经无法行走的上抹组妇女刘娥,闻讯当天是杨文上山的日子,硬是让丈夫把自己背到杨文家来,她匍匐着跪在灵位前,边落泪边向众人倾诉:“我5年前生了一场大病,一直瘫痪在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来治病了,导致家庭一贫如洗。那时,又赶上村里集资牵电,得知我家经济困难,杨叔拿出自己的650块钱先帮我家垫付了。”“水电接通后,我家每个季度都不能按时交费,杨叔总是先帮开,等我们有钱后才慢慢还他。就是上个月,他又帮我家垫付了120块!”刘娥的丈夫杨光龙接过老伴话题指着远处自己的房屋动情起来:“我这栋房子的大部分砂石全是杨叔在开砂场时让我去拉的,没有他我们真的无法住进现在的新家啊!”
春雨绵绵中的灵堂,人们静静地倾听着群众自发对杨文的哀思和诉说,倾听着四邻八寨的父老乡亲对身边一位农民弟兄逝去的不舍和悲痛,平实的肺腑之言像记记重锤砸在心上,令每个有良知的人为之动容。当大家听到独山县供电局工会杨丽莎主席“杨文同志,你-安-息-吧!”时,肃静的灵堂顿时哽咽一片,有人甚至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要送杨文上路了,他要去另一个地方静静地安息,那个地方以后不再有冰天雪地和刺骨的严寒,也不会再有救灾抢险让他日夜牵挂。可是那地方却深藏了人们对他太多太多的思念,也储存了人们对这场灾难太多太多的记忆。
杨文,人们心中的英雄,在生命最后的旅程里得到了乡亲们最隆重的尊敬和景仰。

我们从此失去了一个好兄长,一个好战友!

“杨哥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总是不知疲倦地奋战在抢修第一线。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回忆抗灾保电冰餐露宿患难与共的29个日日夜夜,杨文生前战友和领导张建生、周桂斌、周保祥话语哽咽。
就在他牺牲前一天的2月15日,单位组织人员到金银坡顶抢修10kv下朗线#11杆、#14杆。人迹罕至的金银坡海拔1400余米,是时到处仍布满厚厚的冰层,电杆和电线上更是结着八、九公分厚的冰凌,寒风吹过,呼呼的声音阴惨惨的很是吓人。长时间的冰冻灾害,使这条由下司架往甲里镇新朗片区5个村1500余户近7000人用电主干线全线坍塌,加上山高路远,荆棘丛生,到处都是拦腰折断的树木和坚硬的桐油凌,每前进一步都异常困难。从山脚搬运电力材料到山顶施工点有3、4公里,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杨文与大伙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