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的人

爱书的人

乡人散文2025-02-10 23:26:22
意中之子明,爱书如命,意中自愧弗如。最近一段时间,意中都在看明的藏书——季羡林系列书籍。此前曾经说过,明不同意意中将他的藏书带到卫生间去看,戏称是对一代国学大师的大不敬。意中知道“如厕文学”虽不雅,且
意中之子明,爱书如命,意中自愧弗如。
最近一段时间,意中都在看明的藏书——季羡林系列书籍。此前曾经说过,明不同意意中将他的藏书带到卫生间去看,戏称是对一代国学大师的大不敬。意中知道“如厕文学”虽不雅,且有亵渎之嫌,但做法绝不龌龊。因此,一直没有想过改正。
其实,明也是“如厕文学”爱好者,每次也是带书如厕的。只是不喜欢意中把如此精致的书籍留在卫生间里,让大师的著作与污秽为伴。好在现在卫生间都装修的清爽干净,尽管场所稍不尽如人意,差幸还没有异味侵蚀油墨的香气。所以,逢明不在家的日子,意中仍我行我素地把季老的《论压力》一书放在卫生间趁手的地方,方便阅读。只是忘了在明回来时拿出来,让他抓了个“现形”。
明爱读书并藏书。他读书是非常小心并讲究速度的,一本书也就是三、两天的时间,读完了马上就收进书柜。而意中读书,速度慢且乐意往书上写写划划,标注重点与感悟。明的藏书总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不走型;意中的藏书点点划划,越看越厚,虽还没有到残破的地步,但污垢是难免的。明的藏书,一旦经意中之手读过,很多又重买了珍藏本。明的藏书,全部是正版的。从小他就没买过盗版书;意中的藏书,正版的虽然占有很大的比例,但颇有一批盗版的隐匿其中。不过,有一点俩人是相同的,那就是很少借阅别人的书籍。
意中小的时候,书籍少,别说买,就是借也借不到。而属于明的生活时代,琳琅满目的书籍,铺天盖地,数量、品类之多,让人目不暇接。虽然书价一翻再番,但每月买个十本八本的,还是不会影响正常生活水准的。所以,对明买书的行为,意中是举双手赞同并支持的,当然,有时还会给予赞助的。只是最近明选购的书籍,专业性太强了,惟有望之兴叹的份了。
对于藏书,意中是从一个业余文学创作者出发而考虑的:在写作的时候,引用了一些名著名言,既然有了确切出处的标注,那么,一旦需要查找,就应该马上拿出该名著。不能逢人就解释,书是借阅别人的,已经还了。需要查证?再借。同一本书,不同的版本,字码、排版不同,页码自然不同,查找起来就不容易了。而自己拥有就不同了,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所以,意中已经很多年坚持只读自己买的书,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去年在北京的时候,同侪不理解,以为意中发傻,其实谁傻谁知道。读懂一本书,比借看十本书效果都好!
对于盗版书,意中不如明那么强烈排斥。意中自诩是搞创作的,对于盗版书的别字、谬误是有甄别及修正能力的。矧此前只是买一些小说等盗版读物,就是顺也顺下来了。买一本正版书的钱,可以买四、五本盗版的,既不误己又不耽误阅读,何乐而不为?其实,正是具有意中这样心理的人促使盗版书有了市场并得以生存。而明做为高中中文教师,对盗版书深恶痛绝,简直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他不仅自己不屑观看,就是他的学生,他也禁止阅读盗版书籍。
去年在北京的时候,有一天闲逛,看到一个买盗版书的书摊,意中选看了几本,发现其中的《论语全书》印刷质量很好,简单翻翻,也没发现错别字,就花10元钱买了一本。待到读的时候,傻了。其中精典语录都是文言的,寥寥几句,含义深远。一个字的错误,就可能左右对一段语录的理解。每逢读到不懂、不解、不顺畅的时候,就只好到网上去查证了。这本盗版书可把意中害惨了。这样精典的著作,来不得半点掺假呀。从此,始对盗版书痛恨不已。
明问意中:家里的藏书有一万本吗?答曰:三、四千本应该有,到不了一万本。明提议:再买一些打折的好书,行吗?答曰:好,是正版的吗?明说:最正宗的中华书局出版的。

二零一二年五月二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