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那些在师范的日子

回忆那些在师范的日子

司法鉴定散文2025-04-09 12:25:05
离开师范快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感觉就是那么弹指一挥间,我已到了而立之年。踏入社会的时间久了,学校生活的样子渐渐地变得模糊,每当回忆起和同学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就会充盈在我的胸口。
离开师范快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感觉就是那么弹指一挥间,我已到了而立之年。踏入社会的时间久了,学校生活的样子渐渐地变得模糊,每当回忆起和同学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就会充盈在我的胸口。学生时代总是会留下那么多美好的回忆,从小学到大学,从孩提时代到热血青年,十几年的求学生涯就是一本厚厚的回忆录。在这本回忆录中,关于幼时学校生活的一些记忆,已变得模糊不清,只是那些在师范住校学习的日子,至今想起,仍记忆犹新。
上初中的时候,虽说自己的学习还算可以,但并不是最拔尖的。那时,虽然自己的志向是读高中,但班主任帮我分析,以我当时的学习成绩,上高中可能会吃力,以后未必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不如去读中专。那时的我最敬重师长,班主任的建议是一定要采纳的。中考的分数下来了,和班主任事先分析的一样,以我的中考分数,上高中的确有些困难,不如去上中专。我决定去上中专了。那时的中专,三年上下来,就业形势已不乐观。在众多中专学校中,当时的就业形势还算乐观的,就是师范和卫校了。对于当医生,我本来就没有什么兴趣,上师范,当老师,我还是有些兴趣的。一番利弊权衡过后,我就在学校的选择上,庄重地填下“师范”这两个字。
当时的我,对于“师范”学校的认识,是十分模糊的。只是简单的知道,从这里读书出来的人,将来都是要当小学教师的。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我抗起行李,拿好录取通知书,登上去往学校所在地的列车,奔向“师范”学校的所在地。我要去的“师范”学校,离家乡只有百十公里,经不起列车的一忽悠,只是一个小时,就来到了学校的驻地。学校派了车来接我们这些新生。脑子里憧憬着学校的样子,跟着车子往前走,很快,一座漂亮的学校大门就显现在我的眼前了。用虬劲的笔法书写而成的校名牌匾十分醒目,两坛精心修剪的鲜花摆放在学校大门两侧,看来仿佛是垂手站立在左右的两个礼仪人员,正在迎接着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新同学。再往里走,就是教学楼的正门。在正门的上方,“为人师表”四字匾额显得格外醒目。这就是我将要在这里度过三年的学校了。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热情接待我们的老师和高年级的同学,宽阔的校园,幽雅的环境,身着统一校服的师哥、师姐,这些初来师范的情景,现在想起,依然历历在目。
这是一所实行全体学生寄宿制的学校。五年,整整五年,我把自己认为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五年光阴都留在了这里。(这其中我又在前三年的基础上加上了两年大专)记得刚来时,我还是一个大孩子,许多事还是那么的似懂非懂。五年过后,我就成了一个学业有成的知识青年。五年,足以转变一个人;五年,足以塑造一个人。五年的师范生活,留给我的太多太多,虽然我现在改了行,不再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可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还是会不经意间,带出“师范”生活方式的那么一点点痕迹。
一、同学间的友谊
来上师范的同学分别来自我所在地区的各个县市,我们怀揣着同样的目的,聚到了一起。年轻人最容易熟络,才来了没几天,大家就彼此熟悉了。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出远门,远离了父母的呵护,就需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刚来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难免想家,乍来到一所寄宿制的学校,许多事自己都不会做,想依赖父母已不可能,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应付,一些手笨的同学还闹出了不少笑话。这时候,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生活上,有处理不了的事尽可以找同学帮忙,这里面,好解决的可以找室友,棘手一点的可以找友谊班的师哥、师姐(那时侯,每一个新生班都和对应的高年级班结成了帮扶对子,互相称为友谊班)帮忙,没有几个月,我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师范的新生活。
寄宿制学校毕业的同学,相比于通校制学校毕业的同学,在感情上,是更深的。同吃、同住、同学习,每天都朝夕相处。我们在一起谈理想,谈未来,谈打算。每个宿舍,都可以看做一个小集体。每个舍友的习惯,经过长时间的居住、磨合,不用多说,一个简单的眼神,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就已经彼此明白。前些日子,恰逢一位舍友结婚,我们其他舍友都提前一天聚到他那里,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尽是昔日的情谊。每一个小小的话题,都有可能成为酒桌上的谈资。那一夜,我们又住在了一起。这一切,和昔日的情景多么相似,我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宿舍,谈天说地……。几个舍友,均有同感。
一个班的同学则是一个大集体。上师范的男生比女生要少多了,中专时,我们班的男生就两个宿舍,大专时,男生更少,一个宿舍也没把它住满。(一个宿舍的标准是住八个人)男生的性格多是洒脱的。那时候,我们刚刚迈进成年人的门坎,一些事情,学校只是提醒我们注意,并不来强行制止。每到周末,男生的宿舍里,就变成了一个娱乐的海洋。拍扑克的舍友,把两张床挨在一起,从吃罢晚饭就拉开了“阵势”。从掌灯“杀”到熄灯,熄灯后点上蜡烛继续“战斗”,不进行到凌晨两三点,是绝不收场的。在这场“撕杀”的间隙,舍友们把早就买好的啤酒和饮料打开,就着花生米,一饮而尽。真是酒壮“英雄”胆,继续“战斗”后,人们精神倍增,“撕杀”得更是不可开交。在不上课的业余时间,在男生宿舍,总是不缺乏乐趣。离男生宿舍还有一段距离,就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竹笛”声。不用说,这是爱好器乐的同学正在演奏他的大作。离近了,又听到一阵吉他的弹奏声。细细听来,居然是一板一眼,抑扬顿挫,很有些专业歌手的味道。进了男生宿舍,你就会发现,有听收音机的(那时候还没有MP3),有和同学“侃大山”的,有在摆弄小物件的……,总之,你在男生宿舍,是永远不会寂寞的。
女生多于男生,永远是师范学校的特色。在我待过的两个班里,也是如此。班里的女生,占了好几个宿舍。她们即使性格迥异,也绝不象男生那样,在宿舍里过分张扬。在我的印象中,每个女生宿舍的舍友,还是很团结的。她们彼此间互有呢称,很少把玩笑开过,只有一些略显顽皮的嬉戏。哪个舍友如果跟外边的人有了纠葛,大家是一致对外的。女生的宿舍,永远被她们收拾的漂漂亮亮。跟男生不同,女生的宿舍,永远不能允许脏、乱、差的存在。女生总爱在宿舍里摆弄,一个花瓶的位置,一个洋娃娃的摆设,她们也要精心设计一番。外人来她们的宿舍参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