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两清明
作者:分卡时间:2024-12-17 05:38:50热度:0
导读:水清明。最容易被人们与一千多年前那场下在唐代的雨联系在一起,总是被那场纷纷的春雨淋湿在人们的记忆中。杜牧的一首《清明》诗,潮湿了人们的心,至今难以烘干。那是一场诗化了的清明雨,不仅淋湿了一千多年前那位
水
清明。最容易被人们与一千多年前那场下在唐代的雨联系在一起,总是被那场纷纷的春雨淋湿在人们的记忆中。杜牧的一首《清明》诗,潮湿了人们的心,至今难以烘干。那是一场诗化了的清明雨,不仅淋湿了一千多年前那位唐代大诗人的眼睛,而且真真切切也落在了读诗人的心中。春雨、行人的意象被纷纷、断魂的修饰,以及牧童、杏花被诗人的一问加牧童的一指美丽地定格在清明天。于是,清明雨就这么纷纷着,下在春天的季节里,下在人们的心里。
清明宛如一个泵,或者说每到这一天泵就发动起来,压迫着心血向四肢流动,于是清明的雨水便流淌在人们周身的血管里,血脉里的雨水经过眼睛时,便成了泪。泪是清明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想到先人的血脉流到我们之前,“一路上经历了几多凶险、几多不测、几多火情、几多潮汛?”眼泪就禁不住流下眼睑,不仅为了祖先的苦难,更为了敬畏生命。此时仿佛听到身体里有水流动的响声,那一定是祖先的血脉在流淌,为什么在清明祭奠祖先?我们终于明白了:血脉在穿过时间的千山万水到达我们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清明总是和雨、泪联系在一起了。
清明。是水的季节。水是万物之魂。有了水,便有了杨柳的青、梨花的白和杏花的红。还有青青的蒿草。清明是百花齐放万木争荣的季节。自然界生生不息,生命再次被敬畏。感念祖先的同时,更要好好的活着。“遇节,家家插柳于门,以招子推之魂,或设野祭,焚纸钱。”柳。一种普通的植物,却在人们的眼中高贵起来,赋予了生命的魔力,它不仅可以招子推之魂,还可以拒鬼魂于门外,于是乎“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的习俗插栽在人们的心田。只要春风一起,杨柳便年年绿在人们的记忆里。“无心插柳柳成荫”,杨柳这种极易成活的特性决定了人们希望血脉的相承能像柳树那样,遍地生根,枝繁叶茂。
清明,还是一条流动的河,是一条流淌着清明的河。每到清明时分,便吸引着一些文人雅士来凑趣儿,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们爱玩的雅事儿。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就是在清明的这条河边,写下了一篇名传千古的才情并茂的《兰亭序》,养活了一代代文人们的附庸风雅。
水样的清明是柔美的,水样的清明分明是女人的清明,文人的清明,散发着女人味,文人味,唐诗味,宋词味。
火
其实,清明不仅仅有水,还有火。清,水也;明,火也。清明不仅仅有雨水的诗意或有诗意的雨水,它还与“火”一起燃烧或熄灭在人们的脑海中。清明与火的历史比清明与雨的历史更长,更悠久。但人们也许更喜欢朦胧温软的诗而不喜欢残酷冰冷的史。清明与火的历史它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晋文公重耳曾流亡国外,一路上历经艰辛,却吃少用,饥肠辘辘,他的臣子们给他弄来了厥和薇,重耳实在咽不下这些野味,只见介子推捧着一碗肉汤进献,他美美地吃完后,问“此处何以得肉?”介子推曰:“臣之股肉也……”重耳掉下眼泪说:“将何以报?”谁知他后来做了晋国的国君,竟然在封赏时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看到有些小人还在争赏,“怒而出”,于是他背起老母隐居在绵山,再后来晋文公想起来了介子推,便到绵山去寻他,谁知介子推就是不出山,无奈之下,晋文公下令火烧绵山。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抱木而燔死。”据冯梦龙所说,晋文公烧山的那天恰巧是清明。从2500年前的那场熊熊燃烧的大火中,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在火中手抱枯柳身体扭曲的痛苦介子推;从火苗映红三晋大地的历史中,我们知道了一个“割股啖君”的忠臣介子推;从火的咆哮声中,我们领略了一个绝不因“割股啖君”而邀功请赏的正人君子介子推。“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黄庭坚所说的“士”就是指介子推。从熄灭的火灰中,我们发现了烧焦的惨不忍睹的介子推。为此古人们在清明前开始禁火,举家寒食。为的就是那场大火烧痛了的历史,为的就是不忍再加重介子推的灼痛。赫拉克利特说“灵魂是由火产生的,灵魂也是火。”所以最优秀的人的灵魂是干燥的,“干燥的光辉是最智慧、最高贵的灵魂”。相反灵魂潮湿变成水,那就是灵魂的死亡,“对于灵魂来说,死就是变成了水。”介子推的灵魂一定是火吧,也是一个最智慧、最高贵的灵魂吧。相较之下那些跑官要官的如狐偃之流的灵魂恐怕已经死了,化作春水流了吧。
禁火寒食是为了祭奠先人,但祭奠的意义并不是禁火寒食,恰恰相反,为了传承先人的高贵品德,为了先人的血脉不致中断,为了先人的优良传统后继有人,更需要一代一代的人薪火相传。火!只有火,才能使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火!只有火,才能烧掉我们人类身上的一些缺憾,像泥土一样在火中化腐朽为神奇,成为精致高贵华丽的瓷器。火!只有火,才能让我们人类继续在这蔚蓝色的星球上生存,这正是先人们历经艰辛,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动力。清明那天,人们开始钻木取火,“家人钻火用青枫”,这已不是先人们用的旧火,而是新火,用以燃烧新生活的火。“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当然人们在使用新火享受新生活的时候,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先人们,洒泪固然不可少,但还必须要用新火烧一些佳肴,比如用蒿草做出来的“青团”等让先人来品来享,还要用新火焚香、烧些纸钱来祭奠自己的先祖。这样清明节又多了一道风景:“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火与水两种互相排斥的东西恐怕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能完美地统一起来了。
火样的清明是壮美的,火样的清明是男人的清明,雄杰的清明。充斥着男人味,金石味,黄钟大吕味,有手持铜板铁琶唱大江东去的况味。
清明里的水火,好似不相容似的,可为什么偏偏就把清水明火合成清明这一节呢?“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赫拉克利特如是说。姑且将它算是最好的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