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岛上人家

桃花岛上人家

科目人散文2025-02-06 01:26:32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得名。桃花岛,原名逃活岛,是一个离黄海不远的村庄。其实,桃花岛上并不是桃花遍开,而是只有两棵桃树。桃花村的村民,也并非以种桃、卖桃为生,而是以捕鱼为业。关于桃花岛的来历,有一个很动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得名。
桃花岛,原名逃活岛,是一个离黄海不远的村庄。
其实,桃花岛上并不是桃花遍开,而是只有两棵桃树。桃花村的村民,也并非以种桃、卖桃为生,而是以捕鱼为业。
关于桃花岛的来历,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
古时,有位武士。因看不惯官吏鱼肉乡里、欺压百姓,一怒拔剑,刺死朝廷命官,皇上龙颜大怒,派兵追杀武士。武士一路东逃,逃至日照东边的黄海时已再无退路,看着茫茫大海,他悲壮疾呼:天绝我也!
正值绝望之时,恰逢姜子牙打此经过,了解事情原委之后,轻挥广袖,一座小岛从海面徐徐而升,太公将武士送至岛上便翩然离去。官兵追至海边,不见武士踪影,看到不远处的小岛,却无法登之,便悻悻然:就算他逃到了岛上,也会因缺饮少粮而无法存活。于是,率众军回朝复命:武士畏罪跳海而亡。
哪知岛上有淡水,在官兵离去后,武士又在岛上生活了一段时光,才想办法返回大陆,并在不远处定居,时久,便形成了一个小村落。人们为了纪念那个见义勇为的武士,此岛便被称之为“逃活岛”。再后来,为了方便记忆与增加美感,便取其谐音“桃花岛”,而这个越来越壮大的村落,也就成了现在的桃花村。
在日照游玩的那一夜,我们就夜宿桃花村,零距离感受那来自渔家的温良与质朴、热情与耿直。

桃花岛村到底有多少人家,我没有问,但经过目测,这只能算是个中等村落。桃花村不似那些典型示范村的气派整洁,令人恍若仍在小城,而无乡村气息。但也不似那些贫瘠落后的村庄。它轻笼在一股淡淡的海腥味中,整齐、简洁,又透露出一种浓浓的渔家风采,那一排排红色砖瓦房,便是一个个纯朴、简约的小憩场所——他们是用自己的住房做旅馆的,在这里,几乎家家是旅馆。
或许是出去做工了吧,我们很少见到壮劳力,基本上是一群妇孺在家,等着招待远来的客人。
桃花村村民热情好客,她们每一餐都为我们做十几个菜,内中有各种海鲜,并用憨直的山东话问我们是否合口味、还需要什么等等。因为语言的差异,我们这帮来自河南的游者大都听不懂她们的问话,我虽然出来多年,虽然山东话已经无法流利说出,但对于乡音,我还是能完全听懂的,于是,我也就成了他们之间的免费翻译,并颇为自得呢。
在渔村,最觉稀奇的便是:尽管村民偶尔会倒出一些海贝之类的海鲜废弃物,却很少见到漫天飞舞的蚊蝇。我曾好奇发问,她们答曰:离海太近,飒飒海风、凉爽的空气,是蚊蝇稀少的主要原因。
在渔村,最开心的时候便是夜里的游玩。
天刚黑,我们已吃过饭,休息尚嫌早,于是,在房东的建议下,我跟儿子一起逛那里的夜市。夜市不算大,在一条不长、也不算宽的街道上的两旁,摆满了各种烧烤摊位。来到这里,闻着海鲜的香味,听着那嗞啦嗞啦的声音,真有些垂涎欲滴的感觉,更后悔刚才在饭桌上吃得过饱,尽管腹中已无空位,但最终还是禁不住这美食的诱惑,选一人少的摊位,坐定,要来啤酒,开始海吃海喝。虾、牡蛎、鱿鱼、香梭鱼……我们吃一样、换一样,吃得摊位的老板都啧啧称奇,在我们大约喝了四五瓶酒后,摊主在百忙中回头,“夸赞”说:“酒量不错啊。”我那时已近半醺,乘酒性回道:“有空吧,有空坐下来,我请你。”摊方吓得连连摆手,说自己太忙,顾不上这些。其实我知道,他称赞的不止是我的酒量,还有饭量,因为我们是他摊位上吃得最多、最久的一桌。当我们酒足“肉”饱欣然而返时,我不禁戏谑地抚肚暗叹,这个看似不大的肚子,还真能装呢,嘿嘿!

渔村的夜是宁静的。我睡觉很轻,一般有一点声音我都睡不着,但是在渔村的夜晚,在隔壁那如雷的酣声中,我虽几次醒转,但又很快入睡,并且还很香甜,或许是因为白天太累,或许是因为这份宁静。
第二天凌晨5:30,我们被导游唤醒,吃过早点,便又启程,去青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