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琐记(三)

童年琐记(三)

瑚琏散文2025-03-27 20:42:17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更是五彩的。我的童年藏在小河边、石径上、竹林里、学堂内……忆起童年,绚烂瑰丽;忆起童年,思绪飘然。于是,我提起了笔,让这难忘的令人回味的童年在笔与纸间尽情飘洒。——题记我的老家座落在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更是五彩的。我的童年藏在小河边、石径上、竹林里、学堂内……忆起童年,绚烂瑰丽;忆起童年,思绪飘然。于是,我提起了笔,让这难忘的令人回味的童年在笔与纸间尽情飘洒。
——题记

我的老家座落在椅子湾里,这把“椅子”不是用红木做成的,也不是那种软乎乎的胖沙发,而是由一片翠竹架构起来的。这把“椅子”结实而俏美,箨上有毛的慈竹为扶手,节上长剌儿的剌竹为坐板,浑身像雪的白竹为骨架,长有褐色斑点的班竹为靠背……我最喜欢充当靠背的青青大班竹。
老家的大班竹,文人雅士也。它有未出土先有节的桀骜气节,有中空虚怀的高尚品格,有燃烧自己给人以温暖的奉献品质,有壮志凌云的向上精神。它成了我打小就爱恋的尤物。
春暖花开的季节,斑驳陆离的日光柔柔地照在竹林中,和煦的暖风轻轻地吹拂着,竹林开始随风摆动,杆与杆之间摩擦出的“吱吱”响声,合奏出一曲春之竹韵,我们喜欢聆听着这竹韵在竹林中玩耍。那竹林的地面上,整个就像用心铺就的花地毯。扁竹根花开得潇洒浪漫,一束一束煞是好看;麦麦冬更是苍翠欲滴,一丛一丛姿态各异;竹叶铺满一地,踩在上面松软而滑溜。偶尔,我们也会被地面突起的东西绊倒摔一跤,掀开竹叶,哟!那是尖尖的竹笋。父亲告诉我们:“竹笋在长出来前,埋在地里就已经有节了。这时踩在笋尖上,竹子难以成活。”因而他是阻止我们到竹林中玩耍的。夜雨总是要下的,天快亮时,天空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竹叶上,落在草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似演奏的催眠曲,直叫人睡得甜蜜舒适。第二天醒来,那笋尖已冒出了一大截,精神抖擞地展现在眼前,那笔直的杆可惹人喜爱了,外面还包着长有斑点的笋壳叶,看着它们,耳旁似乎又响起了它玩强的拔节声。再过些日子,竹笋长到一人多高了,我们开始在竹林中捡拾掉下来的笋壳叶。一阵忙碌之后,总会有很大一捆回到院坝里。看着巨大的收获,整理着晒干的笋壳叶,我们打心眼里高兴。一部分留着端午节包粽子用,一家老少可品尝到斑竹叶带给粽子的缕缕清香;一部分拿到集市上换成现钱,用来购买学习用品。母亲喜欢将落脚笋打下来,用开水焯一会儿,再放在冷水中漂洗干净,用它来炒肥肉吃;要是打得多,母亲就把竹笋晒干,留着秋冬季节炖着吃。
炎热的夏日来了,田野里、房屋内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可竹林里却一阵清爽凉快。那竹笋已蜕去身上的壳长出密密匝匝的竹枝竹叶,直向蔚蓝的天空,将火红的太阳严严实实地遮住。大人们拿把蔑把扇,在竹林里找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一边摆着龙门阵,一边吧嗒着抽旱烟。我们小孩子找几根牛马滕,编织成一张吊床,系在大竹子上,这就是我们的午休场所。一阵风吹来,竹子随风摇摆,那吊床也跟着摇晃,我们睡在上面顿感舒服惬意,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只觉身上多了几个大红疱,哭着嚷着挠着去找妈妈,她给抹点口水说句乖也就自个儿玩去了。晚上睡在这里那就不行了,因为蚊虫特别多,父亲就找来蔑匠,砍上几根大的,做一块凉板,放在屋里,撑上蚊帐,一个夏季也就这样过去了。
金秋的太阳不再火辣,金秋的风也不再疯狂,萧萧瑟瑟的秋风将金黄的竹叶吹得漫天飞扬,似翩翩起舞的风情蝶儿,房子上、院坝里、竹林中,都铺上了厚厚的一层。这时的我们不再懒惰,纷纷拿起抓子和大扫帚,将这些竹叶收集起来堆在柴房里,准备取暖用。
冬来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小雨沙沙地下着。一转眼,树叶落光了,小草变黄了,就连蚊虫也躲得无影无踪了,只有屋后那片竹林依然青翠。我们躲在屋里不肯出门,索性弄些竹叶来生火取暖。“这么冷的天,可能要下雪了。”爷爷告诉我们。“明天要下雪了!”我立即跑出屋外欢呼着,因为在我们这里是很难看到下雪的。屋外斜风中,针尖般的小雨开始在昏暗的天空中飘飞,“这就是要下雪的前兆。”那天晚上,我躲在被窝里睡得很香、很沉。天刚亮,爸爸就叫我起床,我伸伸懒腰,揉揉睡眼,窗外很亮。“真下雪了!”我赶紧将厚厚的棉衣棉鞋穿上,飞一般地跑到了屋外。田野里、房顶上、树枝上、竹林边……到处都盖上了厚厚的积雪,整个一个雪的世界,可鹅毛般的大雪还在不停地下,似乎没有喘息的迹象。我担心那些班竹会被压断,急忙跑去拽着竹子使劲摇,“这么多的雪,你能都摇下来吗?看那边!”我抬头一望,只见那片竹子都低下了头,躬下了身,任凭大雪肆无忌惮地往下压。当雪压到一定的程度后,它突然把身子往下一沉,弹簧般地抖了抖,积雪就簌簌掉下来了。我看着并惊叹着,惊叹它顽强的毅力和能伸能缩的大丈夫品质。太阳出来了,冰雪开始慢慢消融……班竹林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一年四季,一年又一年,那挺拔端秀的班竹林成了我的知心朋友。看着它们,我的心里不禁多了些钦佩,多了些感念,这不正是许多文人雅士所追求的吗?难怪苏东坡发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感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