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兴教寺
作者:极竭时间:2024-11-13 09:55:23热度:0
导读:旅行,是阅读诗书的延续;修行,是终生钻研的课题;信仰,是人生追求的支柱;敬仰,是净化灵魂的秘籍。西安之南约二十公里处,有一座已经存在了1300多年的古寺,建筑于长安区樊川凤栖原之上,是唐代为保存玄奘法
旅行,是阅读诗书的延续;修行,是终生钻研的课题;信仰,是人生追求的支柱;敬仰,是净化灵魂的秘籍。
西安之南约二十公里处,有一座已经存在了1300多年的古寺,建筑于长安区樊川凤栖原之上,是唐代为保存玄奘法师的遗骨而修建的佛家寺院,虽然历经风雨沧桑,几次濒临毁于朝代兴亡,却又神奇地被保护修葺,至今依然巍然屹立——这里就是令人敬仰的万古流芳的兴教寺。
沿着山路前行不久,远远地就可以望见在山林掩映之间,有一座的佛家寺院,红墙碧瓦,气相庄严。我曾经怀着神圣的心情,拾级而上,登临此地。这里不仅是佛教人士尊为圣地的园林,更是历尽磨难修成正果的真实见证。对于史学家来说,这里是历史;对于文学奖来说,这里是素材;对于追求者来说,这里是楷模和榜样;对于修行者来说,这里是目标和神往;对于宗教人士和中华民族来说,这里是无尽的宝藏。玄奘法师,十七年跋山涉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来真经;又用毕生的精力带领弟子翻译佛经,传播教义,拯救灵魂,最后于公元664年圆寂于铜川玉华宫,先葬于西安东郊白鹿原,后来唐高宗于669年下诏迁葬于长安之南的杜陵原也就是现在的凤栖原,并修建寺院,建立灵塔,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唐肃宗亲题“兴教”二字,从此兴教寺天下闻名。之后千年,几经沉浮,几经荣辱,历尽沧桑。
仰望兴教寺大门,心生敬畏之心。默默祈祷之后,我走进这庄严威仪之门。正对大门的是气象雄伟、正气浩然的大雄宝殿,里面香烟缭绕,中间供奉着金碧辉煌的释迦摩尼泥塑金身,十八罗汉分立两旁。在这里,宁静是背景,安详是音乐,慈悲是情怀,向善是追求。无论是谁,在这里都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无论你何种身份,在这里都可以正心修身、净化心灵。
瞻仰过大雄宝殿,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三座成品字形分布的灵塔。玄奘法师的灵塔居中矗立,宝象森严,威仪万千。他的两位弟子的灵塔分立左右,既成拱卫之势,又具融通之气。玄奘塔为方形五层砖结构,通高约21米,底边长5.2米。一层较高,面南辟龛室,内置玄奘塑像;二层以上实心壁面隐出倚柱,阑额,斗拱,叠涩檐下砌两排菱角牙子。塔身收分适度,造型庄重,为早期楼阁式塔的典型作品。两侧弟子灵塔均为方形三层,高7米左右。其中“窥基塔”为唐永淳元年(682年)始建,大和三年(826年)重建;“园侧塔”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由终南山丰德迁来灵骨时所建。
兴教寺的其他建筑如钟鼓楼、禅堂、禅院等,也各有妙处,不能一一尽述。最让我留恋的地方是兴教寺的藏经楼。这里是玄奘法师保存经文的宝地。既透着神秘庄严,又彰显着慈悲圣洁。巍峨的藏经楼雕梁画栋,辉映日月。我久久地站在楼下,心里充满了纯洁的宁静。
在兴教寺里,不仅珍藏着几千册价值连城的经书和明代金身佛像以及缅甸国赠送的白玉石弥勒佛像,还有数不尽的佛教壁画以及书法石刻也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站在兴教寺,既可以远望终南山,那里层峦叠嶂,充满神奇;也可以俯视内心,净洁污垢。路途,就在脚下;修行,只在个人。
越是珍贵的感情,越难以得到;越是超越历史的文物越难以保存:据说西安个别当权的商人为了敛财想要拆掉这千年珍存的兴教寺,不知道这兴教寺以后是否还能巍然屹立在风雨之中——要知道,兴教寺已经不仅仅是一处景点,更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圣地啊!但愿拆掉只是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