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译:1、淮阳:两层意思,一指地市名,即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位于河南省东部,今称淮阳县属周口市管辖;二指人名,指西汉汲黯,汲黯曾任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译:
1、淮阳:两层意思,一指地市名,即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位于河南省东部,今称淮阳县属周口市管辖;二指人名,指西汉汲黯,汲黯曾任淮阳太守,政绩突出,世人尊称淮阳。
2、欢:指代酒,古时称饮酒有作乐、消愁之谓。
3、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

背景:
杜牧因刚直敢言,屡次进谏,多次被流放。会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此诗同时体现了杜牧的悲惨生活命运!
初读:
第一句“淮阳多病偶求欢”,第一层是说:我客居在淮阳这个地方,愁思积郁却无法排遣以至于常常生病,只能借酒浇愁,寻找短暂的欢乐。“偶”作为“独自”来解。第二层是用汲黯淮年老多病时被贬到淮阳当太守,乞求汉武帝要留在京都遭到拒绝,后来死在淮阳的故事,暗示自已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之事,只好借酒消愁。
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吊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上两句写室内饮酒。
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放下酒杯走出去,凭栏而立,但见眼前台阶下堆起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梨花一般。
第四句“明年谁此凭栏杆”明年的今天,我还能站在这里看这雪中的景色吗?

再读:
在那暗淡的酒肆里,烛光摇曳不定,暗影幢幢,孤灯如豆,给人一微弱无力、奄奄将息的感觉。灯前还有一位漂泊流浪,归家无计的游子,自酌自饮,形影相吊,这种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游子的命运和处境就像这暗淡无光的烛光一样,落寞凄清,孤弱可怜。
先写室内饮酒之事。“淮阳多病偶求欢”,求欢,即求酒之意,诗人是在多病缠身,客居他乡的情况下饮酒,显然是自斟自酌。形影相伴,借酒消愁。风霜奔波之苦,思家念亲之痛,仕途打拼之累,壮志难酬之忧,万般苦楚,尽在独饮苦酒之中。给人留下孤独和痛苦。
“客袖侵霜与烛盘,”“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个字,就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梨花。这里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身在何处!于是,有了第四句“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很是博得读者的同情,更能发人深思!
写暮雪时,以梨花作比,白雪遍地,花团锦簇,凄艳美丽,亮人眼目。又以借雪伤身,寄托身世茫茫之感,诗人灯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雪夜,更加深了他的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忧叹“明年谁此凭栏杆”——明年这个时候我又在哪儿呢?这种漂泊不定的日子何时是尽头?何处是归宿?留给诗人的是一个沉甸甸、白茫茫的问号。

分析诗作——
诗中的人物形象:诗中出现两个人物,一个是历史上的淮阳,即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不阿,屡次谏言,数次外放,他在出任东海太守时,虽卧病不视事而能大治。后又拜为淮阳太守,《汉书汲黯传》记载,当他被皇上命为淮阳太守时,跪在汉武帝面前,流着泪乞求说:“臣尝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要求留在京都,但遭到拒绝,最后死于淮阳。观其一生,仕途不顺。充满悲情。另一个就是诗人自已,失意他乡。流落天涯,仕途坎坷,壮志沦空,在这种境遇中诗人与淮阳太守产生共鸣。明里写淮阳太守,其实是写诗人自已的苦难与不幸。
写作特点:首句交待为何饮酒消愁,暗点诗题“饮”字,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垫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慨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绕梁三日,清音不绝。
细细品赏杜牧的《初冬夜饮》,我们对诗人身世的感叹,又对诗作的谋篇布局,匠心独到而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