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应该从年轻老师身上学习什么
年轻就是本钱,年轻就是精彩。而年轻也意味着天真稚嫩,许多时候我们更愿意将任务安排给有经验的老师,因为在我们的思维里总会认为他们更能胜任,毕竟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近段时间,笔者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一个问题
年轻就是本钱,年轻就是精彩。而年轻也意味着天真稚嫩,许多时候我们更愿意将任务安排给有经验的老师,因为在我们的思维里总会认为他们更能胜任,毕竟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近段时间,笔者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年轻老师身上学习什么?事例一:记得在中心校的时候,有位卢姓的刚才毕业的师范生,个头不高,天真活泼,仿佛就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一般。那年刚好,教学六年级自然学科的老师请了长假,一时又无法调整人员,情急之下只好无奈的选择这位刚毕业的卢老师接任六年级的自然学科教学。私下里,有部分老教师十分担忧,心怕这样一位“小孩老师”会不会被六年级的学生轰出课堂,如今早熟的学生已经懂得“惩治”“教不好”的老师了,更何况她要是站在六年级学生当中,还真认不出来。
由于,笔者刚好教学六年级,教学之余常常了解学生。可是情况并非想像中那样的可怕,全班学生不仅十分喜欢这位“小孩老师”,而且都很喜难上她的课。让人惊奇的是学生喜欢这位老师的理由很简单——卢老师很可爱,象个孩子。
事例二:上学期,学校刚毕业分配来了几位新老师。经过一学期与学生的交流了解,这学期经常可以看到学生自发在英语课后送李老师小卡片等礼物,表达对李老师的喜爱。在她生日那天,学生也不知从哪知道的消息。竟然在她来上课时,要求蒙上老师的眼睛才能进入教室,学生自发的给老师庆祝生日。学生将老师加入了QQ群,她成为了“BB群”的一员。
二个事例有个共同点,二位老师都是刚毕业的新老师朝气蓬勃,天真活泼,充满崇高的理想,这是学生喜欢老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作为老教师我们应该向年轻教师学习什么呢?
首先,学习那股初生牛犊的朝气蓬勃劲。但凡刚毕业的师范生都会满怀着理想,希望自己把所接任的班级教育成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班级。师范中所学的理论都是较人性化的,这些理论渗透着人性的美丽,也使得学习它的师范生充满着美丽的理想。加上初入行的教师老师队伍,功利与虚荣还未深入他们的心扉,一心只为内心的理想。使得新入行教师的理想清纯而朴实。在这样的动力下,学生自然是喜欢这样的老师。教学也是在纯朴中进行,这恰恰就是“生命化教育”的理念。
但可悲的是,随着岁月的推移,许多赋有理想的年轻人渐渐被现实打跨,步入了随波逐流的功利中,理想时浮时沉,最终破灭。对教师评价机制的不改变,单一的以分数来衡量教师教学的效果为尺度的不改变,崇高理想终归只会是泡影,五彩缤纷却容易破碎的泡影,期待理想的永恒。
其次,学习那份天真的童稚。刚毕业的老师就是孩子,他们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聊QQ。学生都愿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在他们眼前,心灵的沟通就是老师与学生之前最好的桥梁。老师理解学生,学生信任老师,那么快乐与幸福降临在这样的氛围里并不奇怪。学生自然敬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喜欢激发起兴趣,兴趣引导学习,学生学习成了自发状态。老教师的老成与经验是无法比拟的,而且老教师往往为了师道的尊严而放弃与学生交心的机会,为了威信而伤害学生的情感,期待随年龄的增长,那份童真童趣不要消亡。
第三,学习那份创新的意识。从年轻教师身上我们总能看到许多新鲜的事物。那是年轻人固有的特性。老教师吃老本,老经验的成功,迫使自己遵循老路前行,虽然也会在老路上改善策略,但终归是节上生枝,而新老师思维较为活跃,可以在节上生新节。
以上是自己对身边新老教师相比后得出的暇想。或许并不绝对,或许并不正确。只是年轻老师身上的潜质及童真确实感染了笔者,才发觉原来当老师整天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孩童却那样容易的臃懒而老成。
教师失去了童心,怎能引领天真烂漫的孩子?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一切用数据说话——六说NB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