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他们
作者:孔释时间:2024-11-13 03:07:17热度:0
导读: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出国潮始终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留守”一词一度成为热点。“留守女士”“留守男士”,一些老人因为孩子远渡重洋也成为空巢老人。渐渐的人们对留守一族的生态环境从同情到适应,从习惯到冷漠。
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出国潮始终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留守”一词一度成为热点。“留守女士”“留守男士”,一些老人因为孩子远渡重洋也成为空巢老人。渐渐的人们对留守一族的生态环境从同情到适应,从习惯到冷漠。唯有留守的人儿艰难的留守着。而今又有了新的留守一族——留守儿童。
当我看到留守孩的眼神时,为他们异化的童年生活而动容。期盼、茫然,思念、失落。花蕾般的年龄,得不到母亲的慈爱,孤寂的阴影一生都难以抹去。
一位七岁左右的女孩,母亲去日本打工,父亲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到她,只得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病了又被寄养到姑姑家。好在同样在日本打工三年回来的姑姑很体谅孩子的心情,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至。姑姑说当地的风气就是去国外打工,挣一笔钱回来改变生活,如果不去将来一定会后悔。孩子知道母亲回来时会带二十万钱,她希望母亲用5万给她买台笔记本电脑。钱的概念在孩子心里很模糊,她心底更多渴望的是母爱。记者问,如果母亲再又一次出国打工的机会你愿意她去吗?孩子的头摇的和拨浪鼓似的,“不去了,再多钱也不让她去了。”她甚至很精确的告诉记者,某年某月的第七天妈妈就会回家了。记者问她,如果长大后她有机会出国打工她会去吗?孩子说:“不去,因为我的孩子也会想妈妈的。”天那,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呢。
另一位读初中的女孩因为妈妈在国外打工挣钱,她就读在收费比较高的学校。她悄悄告诉记者,屋里没人时她哭过好几回呢。快过年了,妈妈不回来,爸爸加班,就爷爷奶奶和她过,她说,好冷清。年三十的夜晚或许能听到爆竹的声音,可再多的爆竹和烟花替代不了母亲一个温馨的拥抱。冷清的不只是环境,更多的是心灵。
最让我揪心的是一个八岁左右的男孩,镜头中落落寡欢的面容和沉思的神情远远超越他的年龄。三岁时他母亲去国外打工,三年后她带回大笔钱款时丈夫有了新欢。有了钱的母亲没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父母分道扬镳,孩子随祖母生活,年过半百的祖母忙完农活再忙家务活,孩子的一切生活开支都有祖母承担,孩子的眼中祖母就是他最亲的亲人。可忙碌的祖母和他基本没什么交流,孩子的话越来越少,将自己封闭在沉默的世界。唯一让祖母欣慰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始终遥遥领先,这或许是他仅有的追求,或许是他对祖母的最好的回报。
“有多久没见到母亲了?”记者问。“两年。”孩子的话大多是词不是句。不愿意对着镜头他不愿意和人聊这个话题。谁能走进他的心灵呢?可怜的孩子将母亲的照片带在身边,想念时拿出来看看,后来不慎将照片遗失,妈妈的影像越来越淡,思念却越来越深。看到记者手上妈妈的照片他的眼睛一亮,随即又陷入沉思中。镜头中的他无论是正面、侧面还是背影都被沉甸甸的情绪压抑,他几乎不说话,却一次又一次用手背抹去溢出的泪水。都说母子连心,孩子的母亲看到儿子这样会不会痛心?每天放学,孩子独自坐在公交车上,看同学蹦蹦跳跳牵着母亲的手回家,眼睛一眨不眨追随很久很久。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谁来可怜天下孩子心呢?
三个孩子分别用画笔画出了自己想象中的家庭,桌上的饭菜散发着热气;父母亲各牵着自己的左右手;画的房间没有进出的门窗等等,心理学专家分析后指出他们的心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特殊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难以预料的影响。这些,岂是金钱所能替代和弥补的。
亲情与金钱,金钱与生活,天平的砝码很难平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愿天下的母亲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挣钱无可厚非,亲情更不可少。孩子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每天能牵着妈妈的手上学,每天能靠着母亲的肩撒撒娇,每天在一起吃上热腾腾的饭……很平常的愿望对留守的孩子来说遥不可及。
留守,对孩子是巨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