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浇开热血之花
作者:率税时间:2024-11-18 17:06:24热度:0
导读:他一生创作110多部中长篇章回小说,包括大量散文、诗词及剧本,创作总字数在3000万字以上,被尊为“章回小说大家”、“通俗文学第一人”。数十家报刊同时连载他的小说,从南疆到塞北,无处没有喜爱他的读者,
他一生创作110多部中长篇章回小说,包括大量散文、诗词及剧本,创作总字数在3000万字以上,被尊为“章回小说大家”、“通俗文学第一人”。
数十家报刊同时连载他的小说,从南疆到塞北,无处没有喜爱他的读者,多份面临窘境的报纸,因为连载他的小说而起死回生,并且畅销不衰。某小说在某晚报连载,每日下午两三点钟,就有读者在报馆门口排队,焦急地等待当日晚报发售,就连视力不济的老太太,硬要旁人念给她听。
他有天才的创作大脑和神速的创作速度,他肩负编辑和记者的本职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但他最多的时候,同时创作七部小说供多家报纸连载,而且只靠手中一管笔一笔一画写出来。
他的创作始终以抨击时弊为己任,周总理赞扬他:用小说体裁揭露黑暗势力,同反动派作斗争。张学良极其欣赏甚至崇拜他的才华,欲委他以要职,他婉拒,他说自己只是个文人,不适合做官,更愿意在平静的生活里写些故事给读者看。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将自己的一生勤勤恳恳付予文字,独领通俗文学风骚数十年且影响深远的作家,现代文学史上却没有他应有的位置。他的作品被戴上“鸳鸯蝴蝶派”的帽子,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他的作品被列为“禁书”。
这位被老舍称为“真正的文人,最重气节,最富正义感,也是最爱惜羽毛的人,中国唯一一位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就是中国章回小说大师张恨水。
从1918年由《皖江日报》总编辑郝耕仁引荐进入报界之后,张恨水一生都是以一位报人兼作家的身份示人,写作更多是他编报之余的“副业”。
张恨水是安徽潜山人,家中长子,下有五个弟妹。他从小聪颖好学,深受安徽“桐城派”质朴文风的影响。父亲给他取名“张心远”,希望他“心志高远”,并希望他能走科举取仕之路,却不料心远10岁时因一部《残唐演义》而迷上了古典小说。那时小说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旁门左道”,但开明的父亲默许了心远在不影响其他学问的基础上阅读古典小说。
父亲是一位小官,为人耿直,一生两袖清风,家中并无积蓄,维持温饱而已。张心远17岁那年,父亲突患急病短短三天就病逝,家庭与生活的重担猝不及防地完全落在17岁的少年身上。他被迫中断学业终日与农夫为伍,这对一个心怀志向的17岁少年来说异常痛苦。19岁,张心远被动地接受母亲好心为他安排的亲事,新婚之夜他痛苦地发现盖头之下这个即将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与理想中的爱人天差地别,他满腹惆怅地离开家乡,决心去外面闯出一片天地,养活家人并实现自己的抱负,从此开始了他一生浪迹四方的笔墨生涯。
张恨水由一名背负简陋行囊的19岁乡下少年,至1924年的29岁,他的小说《春明外史》在北平《世界日报》连载而名震京华,这过程,他只用了十年时间。这之后,《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纸醉金迷》、《八十一梦》等等极具影响力的小说相继问世,他声名日炽,江南塞北妇孺皆知。
作家邓友梅说,如果公正的说,鲁迅和张恨水应该看作是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两座高峰,他们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矛盾也说,运用章回体而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
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尤其是一个乡下少年能够成长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其中定有道理。纵观张恨水不平凡的一生,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点窥出一些端倪。
他是一个勤奋的人。
一生著述3000多万字,这个天文数字,没有“勤奋”二字是不可想象的。“七岁看老”这句老话是有点道理的。早在张恨水10岁时,因为父亲不同意他读古典小说,他就偷着读。他四处搜求小说,搜求不着就省下仅有的零花钱去买了藏起来,白天不敢看,夜深人静悄悄爬起来,点灯夜读。父亲终被感动,只是告诫儿子不要熬夜太晚。此后无论处于何种困顿境况,张恨水都是书不离手。
刚到北平时,为了多挣点钱供五个弟妹上学及养活全家,张恨水同时在两份报纸任职,一份是上午9点到下午6点,另一份是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除了吃饭、走路,连正常睡眠时间都没有。怎么办?“挤”,只要有点空隙,就眯会儿,从此他养成了一种本领,不躺下也能睡着觉。
一段时间,全国数十家报纸同时约他写连载小说,最后接了七家,同时开始七部小说的连载,他以每天五千字的速度忙而不乱地进行着,同时,他还有编辑报纸的本职工作,还要写杂文。
除非患大病坐不起身提不起笔,小的头疼脑热从来没有使他停下手中的笔。抗日战争期间,天上敌机轰鸣,别人都钻了防空洞,他照写不误。53岁时突患脑溢血手不能握笔,对于一个终生写作的人来说,丧失写作能力是件可怕而痛苦的事。他凭着坚强的毅力,拿起笔,像一个刚启蒙的儿童一样临帖学写字,最终能够灵活书写,连医生都十分惊讶。他1967年2月15日早晨离世,2月14日早晨还在伏案写作。
他是一个爱国的人。
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他在芜湖《皖江日报》任职,就带领报馆全体同仁扛着中华民国国旗,在气焰嚣张的日本军队面前冒险高呼中华民国万岁。1928年日本发动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时,张恨水频频发表言辞犀利的杂文对日军进行愤怒的口诛笔伐,他义正词严地说,世界上无论哪个强国,都不能吞并中国,中国决不会亡!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张恨水冒着生命危险写下了一系列抗战小说,编为《弯弓集》,意为弯弓射日之意。看到国民党政府压制抗日呼声,他心焚如火,百痛来侵,“书生漫作长沙哭,只有龙泉管不平”。“一腔热血沙场洒,要洗关东万里图”。
在可怕的淫威面前不卑不屈,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土肥原是一个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侵略者,他是一个中国通,一心想拉拢利诱张恨水这样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作家。土肥原带了《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两部小说,请张恨水题签相赠。对于这个杀中国人如麻的日本鬼子,张恨水想了一个妙招,他留下了土肥原带来的两本书,而是在一部抗日小说《啼笑因缘续集》的扉页上写下“土肥原先生嘱赠”,意思是说这部抗日小说是土肥原自己要的,不是我主动赠送的。土肥原又羞又恼。日本人见拉拢不成,欲对他不利,张恨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