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不能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
作者:雄诈时间:2024-10-25 06:18:16热度:0
导读:学校布置四年级的儿子一篇家庭作文,题目是《我的一件小制作》。印象中儿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动手制作过某样东西。仔细询问儿子,证实在课堂上也没有学习动手制作过什么,甚至连“小制作”这样的词都没有听说过。象这样
学校布置四年级的儿子一篇家庭作文,题目是《我的一件小制作》。印象中儿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动手制作过某样东西。仔细询问儿子,证实在课堂上也没有学习动手制作过什么,甚至连“小制作”这样的词都没有听说过。象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作文题,没有过亲身经历,怎么写得出?我决定让他先制作一样东西后再写。他在作文书上找到了关于小制作的例文,复杂的如小航模,简单的像不倒翁,都有一二例。这些例文写得好,制作程序清楚,可操作性强。儿子很有兴趣,从中选了不倒翁的制作。做完不倒翁后,很快将作文任务完成了。
儿子的作文勾起了自己童年时的记忆。儿时的小制作也不是老师布置的,而是小朋友们自己为了好玩而想出来的。例如装上火药芯后打得啪啪响的木制小手枪,在尺长的小竹筒竹节处钻个小孔将筷子层层缠上布头做成射水筒,木头削尖做成陀螺,在两根竹棒的一端尺余处安上一节或两节楔子,做成“高脚马”踩高跷;把小铁丝和橡皮带弯成弹弓打鸟雀;用三个滚珠做轮子加上木板做成简易的滑板车,等等。这些做出来的小东西不能说有多高明,但无疑增添了不少童年的乐趣,无形中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如果能有好的引导,必然会为将来的发明创造打下基础。可惜,当时的家长和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一层,连教材的编写者似乎都没有这样的意识。作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教育,因时代和历史的局限造成这样的局面也情有可原。
时间推移到教育改革呼声不断、积极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却还是几十年前的“老麻雀”在叫:学生依然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不能不让人痛心。现在,新课程中有专门的“科技活动”科目,美术课中也有不少关于剪纸、做泥人等方面的动手课程。学校虽然“开齐开足”了这些课程,但没有几个人真正重视过,很少有正儿八经地上过课的,仅仅当成过场应付一下上级的检查,成了名符其实的“副科”。大家盯住的都是所谓“主科”的考试分数,“副科”被“主科”占用或挤掉的情况很平常。这样的教育诞生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差的“低能”学生就不奇怪了,从中也可窥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产生不了杰出人才”原因之一端。
如今理论有了,重要的是实践,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操作。这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切实改变唯分数论的功利教育观,建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考评机制和人才使用机制,尤其需要在主流价值观和成功评价标准等方面抵制“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在确立“尽力就是成功”“成为最好的自己”等多元价值观方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