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流浇铸了中国文化,这让世界惊奇的宏大奇迹,这世界文化的瑰宝,这世界歆羡目光的所向之地!其实,与其说中国文化,不如说中国传统文化更让人欣慰些。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也许
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流浇铸了中国文化,这让世界惊奇的宏大奇迹,这世界文化的瑰宝,这世界歆羡目光的所向之地!其实,与其说中国文化,不如说中国传统文化更让人欣慰些。
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也许,正是这种骄傲,这种自豪,助长了我们对她的冷漠,对她的不屑,对她的遗忘,对她的丢失,最终换来了沉重的代价。威名响彻世界的敦煌艺术,惹来了许多邪恶的眼光。而那历史记载的,悲剧中错步向前的小丑王道士,满足了他们歆羡的目光,满足了他们不可思议的愿望。
这一切,给了敦煌研究院专家们“可乘之机”。他们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他们把板着的脸朝向了他。但再大的倾泻,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显得于事无补。他太渺小,他太无知,他太肤浅,他太愚昧。最终换来的只能是一个无辜的眼神,一个漠然的表情,一个无所谓的态度,一个呆滞的神态!唯一的办法是一钻几十年,最后再花大笔的钱一点一点的买回自己的文献。
余秋雨,这钻研戏剧的大家,也不免愤怒异常,将他那尖锐的笔端,狠狠的戳向这罪人的眼睛,企图让他再看清一些。《文化苦旅-道士塔》这看似平常的几千字,让人不免火冒三丈,心里一阵抽痛。似乎要感谢这位历史罪人了,没有他的罪行,不会引发这样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感慨,不会引发后人的反省,更不会引发后人的警惕。然而这些,都是思想尚未麻木的人做的。
麻木的,无知的,似乎还未看出其中的端倪,只顾傻傻的在那“哈韩”、“哈日”(人各有志,此处不代表抵制),直到端午节这看似理所当然的中国节日被韩国抢去充当自己的文化,孔子被宣称是韩国人时,他们还是执迷不悟。这足以唤起他们的注意吗?答案不得而知。
这些宏大的主题,自己还是不能驾驭,一是自己才疏学浅,不能深知其中的奥妙;二是自己资质浅薄,怕会被判以评头论足之罪。只能把眼光贴近身边的一切。
君不见,古人在吟诗诵词之时,许多的人在沉溺于游戏?这是社会的发展?也许摇头晃脑还一副悠然自得样子很“滑稽”,“正襟危坐”的在电脑前忙碌才显得正统。不应苛求,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滑稽”,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高尚。可是,当在游戏中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被那些外国人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自己又对其中的一切一概不知时,我们是应该感到自豪、骄傲、欣喜呢,还是应该感到悲哀、耻辱、神伤呢?
对于诗词,这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文化积淀,读他的态度各有所异。但大致还是可以猜出个究竟。
出于学生的角度,诵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些几乎家喻户晓的诗句,足以惊艳四座,何必再去理会那些“默默无闻”的生僻篇章呢。有人会说,那些没有李白杜甫等这些伟大诗人的作品出名的诗篇的命运呢?他们就应该被淡忘,那他们的主人岂不是徒劳么?这可不管,谁叫你不出名呢,管你经典或是不经典。很多了,便背不了,为了应试,只顾背了,哪管什么意境,最终应该是常识性的错误都会存在。于是曾经的高考作文里就写到:苏轼,啊这个唐朝伟大的诗人。作文最终被判为零分。不知那位学生是“太有才”还是“极具幽默”,如果是有才的话,真为他感到高兴,也为这个伟大的诗人感到高兴。但如果是幽默的话,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受教育者如此,何况教育乎!
那“符合中国国情”的硬性教育,形势教育,使人们对古诗文极具厌倦之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这语句,形容的恰到好处。有成绩,便是好结果。其他的移开不管。大学,无文言文的烦恼,无语文老师的滔滔不绝,取而代之的是,每个人都在为四六级忙碌。英语好啊,学好英语,与国际接轨。语文不值一提,从小就学了,已经厌倦了。都会了,还学什么语文!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何必学的那么深呢。你看那些诗人,那个不是思想不正常的?
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言得之!鲁迅似乎没看到了这景象,我想要是他看到了,他大概会收回他说的这话了。去的就是你这“糟粕”,取的就是你这精华!这是大势所趋!
国人啊,喜欢丢“垃圾”,
外国人啊,却爱捡“垃圾”,
从前丢了四大发明,外国人捡了发明了枪和发现了新大陆。
现在丢了传统文化,外国人捡了会欣喜若狂,回头看看东方凄艳的晚霞。
更有甚者,以现在的乐观心态,让很多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时代不同了,科技发展了,以与时俱进的观点看问题,传统文化,则会发现传统文化也在逐步发展。这已经不是所谓的是曲高和寡的观点了,这是有口皆碑的好兆头!
然而我看到,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不由得想起海子的诗: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但是我想,到远方去的,恐怕寥寥无几,去到远方的的,这现状,可能更是屈指可数。
也许有人会这是杞人忧天,这是自卑的心态。年轻人,一个人的自卑只会影响自己,而打着民族旗号或者幌子的自卑,是一种亵渎。我无言以对。也许真的像孔子说的,先志于学,三十只是而立,四十才能不惑。到那时,我想,是与否,可能定会揭晓。
传统文化,行走在消逝中。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警示!是否有一天,会有人高呼“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来唤醒许多的麻木灵魂,以及虚伪的形式教育。
也许是在沉默,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就算你真的选择了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