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老河秋晨》修改稿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用不着我多读,《老河秋晨》这篇仅是一位高一学生的习作,我只读了一遍原稿和修改稿,就禁不住由衷叫好,叫绝。精炼的修改稿,在我眼前展示出一幅好美、好恬静的秋晨画面,好古老,好亲切的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用不着我多读,《老河秋晨》这篇仅是一位高一学生的习作,我只读了一遍原稿和修改稿,就禁不住由衷叫好,叫绝。精炼的修改稿,在我眼前展示出一幅好美、好恬静的秋晨画面,好古老,好亲切的汩汩老河。呵——删改的功效,妙哉!无论是老舍还是叶圣陶,老一辈的语言大师都曾经指出和强调删改文章的重要。我们时常拿这些话来帮助自己修改习作——写的时候力求“用最少的语句表达必须说清楚的意思”,改的时候尽量“把水分挤掉一点”;以“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说真的,我还从没有像该作者修改《老河秋晨》这样,对自己的习作做过修改,更谈不上深刻了。读《老河秋晨》,让我受益非浅。
请听,“我怀念故乡的小河。小河普通得连镇上的老翁也说不清她叫什么名字,更不知她从何时流起。我只知道人们都叫她‘老河’。”平静的语气,簌簌的几画就描述出“老河”的古老,让人感觉到老河如一位白发老人和蔼可亲,而作者满腔的深爱仿佛在凝成一曲男低音缓缓地倾诉,如歌如颂;并且,一条无生命的河冠以第三人称“她”,让我们感受到它是一条“母亲”河,“我”对“她”怀有挚子的深爱,而这又如何不使我们感觉到一条“老河”在我们的心灵上缓缓流淌呢?
而原稿是“我的故乡,既没有……一定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故乡的小河,……人们都叫她‘老河’。”对比之下,逊色了多少?平铺直述,缺乏感情,是事物,不是人,更不可能是“母亲”。难怪法国作家福楼拜要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
接着修改稿的第二段“老河的秋晨,特别使我怀念。”短小精悍的一句自然地从“老河”过渡到“老河秋晨”,巧妙得使结构如串珠一般错落有致。
再次摒弃平铺直叙,一波三折,小镇成了一个酣梦的人,而特别详写妇女洗衣的场面,使读者轻易地抓住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意图:“老河”美,美在“她”有勤劳的儿女,“老河”亲,亲在“她”有活泼的人们。
将“嘎嘎”、“梆梆”扩成“嘎嘎嘎嘎”、“梆梆梆梆”,轻快的节奏当真在奏鸣,于是《早晨进行曲》改成《老河畅想曲》,再次拟人化地切题,使人不由想起那句话“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那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推敲和斟酌用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功。
然后略写景,详写细心爽朗的农人,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有机结合,再一次让人深感可亲可敬的不是物,而是人,体会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欢欣喜悦。
修改稿删掉了原稿的倒数第二段,删掉了反问式的直接抒情,删掉了某些细节——画蛇填足,弄巧成拙是我们写作常犯的错误,点到为止,则意蕴含蓄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雁叫声声,唤起我无限的乡思;声声雁叫,请捎去我一颗永怀的心。”结尾运用反复、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感情真挚,冲上高潮,好一片故乡的云,好一颗游子的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抓住共塑中华精神的有利时机
下一篇:做要紧的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