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针对银行业的发展,银行门前排满人,客户是如何的心里焦急,时间是如此宝贵。你愿意用这种方式去取款吗?我想这是谁都不愿意的,有又那位客户愿意这样等待下去,很多银行流失了大量的客户。现在疆国内商业银行分为三
针对银行业的发展,银行门前排满人,客户是如何的心里焦急,时间是如此宝贵。你愿意用这种方式去取款吗?我想这是谁都不愿意的,有又那位客户愿意这样等待下去,很多银行流失了大量的客户。
现在疆国内商业银行分为三大类:以“五大银行”(算上刚刚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以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有刚刚进入内地的外资银行。
对于客户价值的认定,应该用终身价值,而不是一次价值。一个客户的价值定义,应该由这个客户终其一生到底能够为银行带来多少利润进行衡量。
谁又能有什么方法留住自己,多年的客户不被流失。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五大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有一个现实的情况就是,它们是负有社会责任的,要向社会提供发工资、代缴水电费等服务人数基数大、服务时间长但却没有多少增值利润的服务。根据中国银行公布的调查数据,40%的零售客户用现金存款和取款,对账占16%。对于银行来说,这些本应由ATM自助处理的基础性业务目前还没有真正被消费者所接受,已成为其提高运营效率的拦路虎。
而对于广受诟病的银行排队问题,已成为顾客忠诚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依旧严重,那么顾客忠诚就没有了前提。“解决排队问题,单单依靠增加网点、增加人手粗放的模式很难解决。”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调研结论是:“银行追求规模,很多银行规模非常大,但是从消费视角来看,规模越大的银行产生的问题越多。比如排队现象,客户数量最大的银行排队现象最突出,消费者满意度最低。”由此可见并不是银行的网络资源不够。按照这种说法:“我行渠道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设备使用率尚未达到理想水平。”看来问题的症结并不是网点资源不够。
银行强调自己的技术很先进,而消费者则是顾虑重重。银行推出网上银行,消费者觉得网上银行不安全。每天还是排在窗口交电话费、电费、水费、保险费等等,实际现在网上银行是非常方便快捷的消费都只要正确的操作是十分安全的。电话银行是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相继推出并迅猛发展的一个新的金融产品,其业务一般包括自助电话银行、人员服务电话银行和电话直销银行,所提供服务范围主要包括转账、私人理财、金融投资、小额借贷等。应该说,电话银行是现代银行业日益走向无纸化办公或在线服务(online)和提高服务效率的必然产物。电话银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向客户提供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金融服务,同时还伴有短信增值服务。
目前,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均设立了电话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如工行95588、中行95566、招商银行95555等服务电话,均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金融服务。
银行产品很丰富,但是消费者觉得这些产品跟自己没关系,因为银行并没有真正从消费者角度进行产品创新。
1、国家垄断经营难以成就真正的市场品牌
只要有竞争,就应该有品牌,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一个行业里如果出现绝对的垄断,品牌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然而,目前我国几大国有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都处于国家垄断地位,缺少倒闭风险或市场退出机制,垄断地位上的优势决定了他们无需参与太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可以养尊处优。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品牌管理大都停留在标识视觉设计、广告宣传的层面,还没有在品牌战略层面发挥作用,更没有达到利用品牌规避同质化竞争的境界,所以有人说中国银行业无品牌,不无道理。
2、品牌核心价值雷同,缺乏个性
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的DNA,它体现了一个品牌的内涵、个性,也体现了同竞争品牌的差异性。例如,瑞士银行以“可靠、稳妥”的品牌形象闻名于世,这一品牌形象使其成为世界各地货币资金聚集的安全港湾,也成为众多政客、商人的保险箱。
然而,中国银行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大都空洞雷同、缺乏鲜明独特的个性。
例如,中国银行——全球服务;(全球服务的银行很多,所以给人一种空洞感,缺少个性)
华夏银行——同为华夏人,共结华夏情;(民族色彩太浓,不利于开展对外业务)
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哪家银行不是在建设现代生活呢?个性不鲜明)
交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提升城市生活;(同建设银行的“建设现代生活”雷同)
中国工商银行——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电子银行的出现,其受理网点优势面临挑战)
广东发展银行——创造卓越、追求超越;(两句话意思重复,而且以“创造卓越”为理念的企业太多,缺少个性)
浦东发展银行——笃守诚信,创造卓越;(同广东发展银行的雷同)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现代城乡;(不符合改制后的发展需要)
……
空洞、雷同、缺乏个性的品牌核心价值很难在“万绿丛中一点红”,自然不利于品牌的传播记忆。
3、品牌战略管理乏力
目前我国银行业品牌战略管理乏力,缺少系统的可操作的品牌战略规划。许多银行推出的产品广告宣传缺少同企业品牌的有机结合,造成品牌传播资源的浪费,例如“要买房,找建行”的影响远大于“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不利于建行其它新业务的开展。另外,中国银行业还存在总行同分行VI形象不统一、形象代言人混乱等现象,不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和传播。
4、广告诉求没有洞察消费者内心
优秀的广告是建立在洞察消费者内心的基础上的,这样才能拨动消费者的心弦。然而我国银行业的许多广告诉求大而全,宽泛空洞,无法深入人心,引起共鸣。例如,“握住某某手,永远是朋友”、“选择某某银行,实现心中理想”、“手持某某卡,潇洒走天下”等等,这样大而空的口号能真正引起共鸣吗?相反,兴业银行的理财广告“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贴入了理财消费者的内心需求,令人记忆深刻。
5、品牌传播手段单一
目前中国银行业打造品牌的宣传传播手段比较单一,主要利用电视广告、路牌及店面等途径,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较少得以应用,公益活动、事件营销更是难见踪影。
其实,公益活动、事件营销能非常有效地提升银行品牌的亲合力、感召力,增强品牌传播的参与性和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