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安娜
作者:窘罄时间:2024-11-13 06:43:50热度:0
导读:犹如一部成功的电影会捧红影片中的演员一样,一部优秀的的作品也会成就小说中的人物。古往今来,优秀的作品都会成为后世探讨、研究的对象,而作品中的人物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许多作品就是因为它被研究的频率而为人
犹如一部成功的电影会捧红影片中的演员一样,一部优秀的的作品也会成就小说中的人物。古往今来,优秀的作品都会成为后世探讨、研究的对象,而作品中的人物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许多作品就是因为它被研究的频率而为人所熟知。
在外国的文学作品中,很多都是描写女主人公的生活遭遇,表现和歌颂女主人公的某种精神。因此,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就把绝大部分的感情倾注在女主人公的身上,或同情她们的悲惨遭遇,或歌颂她们的敢爱敢恨,勇于追求新生活的精神。很少人会把视线放在作品中的其他人物身上。例如:《简爱》、《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等等。但是很多时候我并不是这样。《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很多人都会选择喜欢安娜,然而我并不太喜欢安娜,但此刻我要讨论的人物仍然是她。
很多人喜欢安娜,说她真诚、勇敢、敢于追求真爱等等。但是,细细深究起来,安娜的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即使在那个婚外情习以为常、泛滥的年代。抛开世俗,抛开道德来看安娜的行为,我们的确会为安娜的勇敢所折服,敢于追求真爱,这或许也是大多数女孩子所推崇的。但是,现实地说,一个人是不可能离开社会的,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牵制着我们,那就是道德,那就是良心。因此,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都不能超越道德的底线。安娜也应如此,无论她追求爱的决心是多么的强烈,又无论她的行为多么地深得我们的理解,但是在社会上,尤其是她所处于的那个社会——道德、宗教、世俗处处约束人的社会,她的所有看似合理的因素也就变得不合理了,她的行为、追求也就遭到了当时社会上下阶层的谴责,她注定了得不到她所期望的,所以她的结局也注定了要以悲剧收场。
得不到祝福的爱是不会幸福的。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时候,我们以为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包括世俗的流言,社会舆论的压力,但激情过后,当一切回归正常,生活的压力接踵而来,爱情就变得微不足道、不堪一击了,那因为爱情而产生的力量也就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一个很简单也很现实的道理,但是安娜却不明白。她渴望得到爱情,为了爱,她可以不顾一切,包括地位、名誉,家庭,甚至她最深爱的孩子。当她冲破一切拥有了爱的时候她却不懂得如何去爱,不懂得好好呵护这来之不易的爱情。这一点无论是在她和她丈夫还是她和她情人身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她还没有认识伏仑斯基之前,表面上她是一个安分、热爱家庭的贵妇人,实际上,她并不喜欢这种生活,她认为这种生活枯燥无味,没有激情,她把这一切都归咎于他丈夫身上,认为他是一个呆板、不解风情的人。她只懂得埋怨,而根本就没有想过如何去使自己的家庭更加幸福,她也没有心思去挖掘她丈夫身上的闪光点,在她眼里,她的丈夫完全没有值得她爱的地方,所以当伏仑斯基出现的时候,安娜便对他一见倾心了。在他们冲破一切阻力相爱之后,她们并没有得到幸福,反而酿成了悲剧。究其原因,就是安娜不懂得如何去爱。爱情并不等于占有,安娜爱伏仑斯基,她认为自己对伏仑斯基付出了全部,伏仑斯基也同样要对她付出全部。当她这样想的时候,这份爱就注定不能再继续了。她留意伏仑斯基的一举一动,她限制伏仑斯基的出门,她害怕他爱上别的女人。如此种种的猜忌和怀疑不但让安娜的爱变形了,也让伏仑斯基喘不过气,最终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安娜最后选择了死亡,不管的她的死出于何种原因,是因为对爱绝望还是为了向社会反抗,我们不必深究,总之,最后,她为了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安娜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一开始作者有意把她写成一个坏女人,但是最后还是把她写成了一个正面的敢爱敢恨,勇于追求新生活的女人。即使作者有意把她写好,还是改变不了她悲惨的命运,因为她的这些追求是她所处的那个时间历史背景无法接纳的。如果安娜虚伪一些,肮脏一些,不那样大胆地公开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就不愧为一个合格的贵族,她的结局就不会那么悲惨,可是她的感情、个性却那样真挚,她无法压抑自己对爱的那份热情。在伦理道德和个性解放的全部斗争中,安娜无怨无悔做了个性解放的祭品。她的爱情观是扭曲的,而这份扭曲来自于她所处的阶级,社会背景和时代。安娜一生追求的全部幸福就是争得和保有个人的爱情。这在今天看来是渺小的,平常的,但安娜却为此失去了家庭。
安娜是怎样的一个人,已经不是我们这个年代可以改变得了的了,她的形象也已经深入人心,有喜欢她的,也有不喜欢她的,不管怎样,100多年来各国作家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演绎着自己心中的安娜。至于在人们的心中,安娜是怎样的一个人,那就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