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雀斑
作者:移筝时间:2024-11-11 11:21:57热度:0
导读:我对于“距离产生美”这句话,从前不知道是谁说的,现在也搞不清楚是哪个讲的。但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就很崇拜说这话人的眼光与睿智。除圣人之外,常人总是会有缺点的。但圣人我们大家都没见过,况且也只有一个
我对于“距离产生美”这句话,从前不知道是谁说的,现在也搞不清楚是哪个讲的。但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就很崇拜说这话人的眼光与睿智。
除圣人之外,常人总是会有缺点的。但圣人我们大家都没见过,况且也只有一个“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孔子。然而我们毕竟离孔子的年代太久远了,既没留下声音,也没见到照片。只在文庙或教科书中见到孔子的很“坷碜”画像,面黑而牙齿出露。但画像毕竟是死物,究竟圣人“圣”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是后人的极端的美化也说不定。
国人往往于生者很是苛刻,但对于故去的人便每每很宽容、大度。只要他生前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就把他定为“好人”。更何况孔子毕竟教过许多学生,也当过某国的司寇,按今天的标准来判断,那是“官员加学者”的身份,当时很时髦,现在仍不落伍。所以在孔子死后才给了很高的荣誉了,并把之尊为“圣人”,安排在庙里拜着。
当今又哪个是圣人,我们还不清楚,恐怕仍很寥寥的罢。但常人我们是总见的,我们就与他们生活在一个世界上,享受着同样的阳光,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虽贫富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职业各不同,但也还都脱不出常人的圈子。
既是常人,那犯错的几率就很高。但对于别人的错误的态度,或别人对于自己的错误的态度,就很有学问,也很有思考的价值的。
言归正传,还是从题目说起。为什么起了这个名目呢?
起因是这样的,我很早就心仪于单位的某个女子,因为以前只是算作认识,并不熟悉,没有过多的交往。见面三言两语,匆匆办理完业务,就客气地告辞了。
但那女子生的很标志,让我想到了那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诗,也仿佛坠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云雾里了。
各位读者千万可别讥笑我的“妄想”,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妄想”,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原理衡量,我欣赏这个靓丽的女子也并不过分的,风景本来就是供大家欣赏的,更何况我是极普通,极平常的常人呢。
但后来,因工作的关系,我们一起工作了。接触的机会多了,几乎是每天都要打交道,办业务。久而久之,就更加熟悉了,也几乎成了很好的朋友。忽然有一天,我有机会很仔细地观赏她的脸了,但很使我吃了一惊,因为她的脸上除了有几颗比较明显的雀斑外,似乎眉眼也不那么周正,鼻子也不够挺括,嘴唇也似乎不很红润,总之,一下子就把我几年来对她的美好的印象颠覆了。于是我想,其实她也并没有特别的地方,也不过如此的罢。
那个时候,我猛然想到了“距离产生美”这句话了,认为这真是难得的至理名言,比《论语》里的经典并不逊色。只因为我与她拉近了距离,才发现她脸上的一些“缺憾”,而这一点儿“缺憾”却直接导致了我对她整体形象的折扣。
因此,我想到,但凡任何事情或人,只要仔细推敲,都是有缺憾或失误的。这个时候,就考验我们对待事物或人的态度如何。如果对万事万物都吹毛求疵,端了显微镜放大镜去细看,那结果通常只能是你的大失望。
所以,我们对待人与事,要有颗宽容的心,有包容的态度。只要主流是好的,是进步的,是向善的,我们就为之鼓掌喝彩,甚至为之牵马坠镫、甘为人梯。
另外,每个人都有注意保持自我,为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间与自由,与所有的人,包括我们最亲近的人也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是刻意的疏远!)。在那合理的距离之处细心观察,耐心呵护,一旦需要我们帮助与提携,我们便在所不辞,任劳任怨,鼎力相助。我想,只有这样,家庭才是稳定的,社会也才是和谐的。
否则,过近的距离与亲昵,只会使你很快发现她脸上的几颗雀斑。
(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