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
作者:瑶蜂时间:2024-11-13 07:05:09热度:0
导读:读过《三国演义》之后,脑海里有一个人总令我感到惋惜,他就是曹操帐下的主簿杨修。杨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国志》中有:“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谦恭才博。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
读过《三国演义》之后,脑海里有一个人总令我感到惋惜,他就是曹操帐下的主簿杨修。
杨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国志》中有:“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谦恭才博。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由此可见,杨修是一个有口皆碑,才思敏捷,料事如神,交游甚广的“谋士”。
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害?曹操帐下谋士众多,为什么就容不下一个“主簿”?等等这些疑问不能够不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曹操”。
曹操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曹操,字孟德,曹嵩之子。《三国志》中有:“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后世称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可见,曹操应是一个颇知权谋的政治家!
一般来说,“得人者昌”。作为政治家的曹孟德,难道不知否?非也。从曹孟德所创作的《短歌行》和《龟虽寿》等诗歌中,不难想象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凌云壮志,宽宏大度的政治家!俗话说得好,观其言,察其行,可知其本性也。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群雄争霸,烽烟叠起的战争年代。政局极其不稳定,值此危难之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操纵着“君权”,意欲逐鹿中原。杨修与曹植(曹操的爱子)交游深厚,是辅佐曹子建的主要谋士之一。
难道说,杨修是因为破译并传达了“鸡肋”的口令,鼓惑军心而被“斩首”?非也。实际上,曹操借机杀害杨修以后,不久就被迫离开了战场。俗话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请让我们来解析一下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曹操为人禀性多疑,诡谲,自视甚高,心胸狭窄;不过,杨修机灵聪颖,放荡不羁,恃才傲物,致使曹操常常生出酸溜溜的妒意。一个高级指挥员知道世上还有一个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分析得很透彻,机警过人的话,试问一下,这个高级指挥员会怎么想?更何况是“嫉贤妒能”的一代奸雄的曹操?因此,这才是杨修“获罪而死”的真正原因。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那么,对于当代人知晓了这段典故以后,能否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低调为人有学问”!当今世上,某些人喜欢“热闹”,炫耀自己的才华学识,唱高调,以结识某些“达人”为荣耀。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有品位的人未必低调,有内涵的人未必低调,成熟的人未必低调,但是,反过来说,低调为人,意味着深藏不露,不惺惺作态,不哗众取宠,不卷入是非群体,不会迷失自我,而让人感到更有品位,更有内涵,也更加成熟。
杨修之死,死得悲惨!主要是杨修喜欢宣扬自己的“小聪明”,炫耀自己的才干,却不懂得“藏拙”!当然,高调为人也有成功的可能,低调处世则更显智慧。低调做人,无论官场,抑或是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进可攻,退可守可,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涵着高深的处世学问。
那么,到底何谓“低调”?低调是一种优雅达观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它是和含蓄委婉联系紧密的“双胞胎”,是一种博大宽广,超然洒脱,进退游刃有余,保持冷静达观平和的心态,是人类个性最高境界之一。
传说,我国历史上舜出生后不久,母亲离开了人世,后母生育了一个弟弟“象”。孝顺厚道的舜不管如何小心翼翼地服侍着后母和弟弟,但是遭受了许多毒打,从此舜流落到历山脚下开垦荒地。正是因为,舜有低调为人,处变不惊的积极心态。当时的天子—尧,才将两个女儿娥黄和女英许配给了舜。舜依靠娥黄和女英的帮助,最终,取得了尧的信任,最终获得了帝位。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曲高者,和必寡也。”说的就是,一个常人,应该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保持平常的心态,才能够冷静思考,达观务实,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这是成功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无怪乎商界名流李嘉诚劝导其子李泽楷说:“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可见,某些成功人士更加懂得“风头不可出尽,便宜不可占尽”的道理。
总之,低调为人是一门精深的处世艺术,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做人学问。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来探讨和学习“低调为人”,与人“和平友好”相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