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塌”之悟
作者:放刁撒泼时间:2024-11-16 14:03:40热度:0
导读:“坍塌”这个词一般是指高处的物体坠落或滑落到低处的一种自然现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关注起因于一则电视节目:河南省嵩山为五岳之中,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该地质公园内独有的特点是,不同地
“坍塌”这个词一般是指高处的物体坠落或滑落到低处的一种自然现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关注起因于一则电视节目:河南省嵩山为五岳之中,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该地质公园内独有的特点是,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在地球板块运动之下,以非常显著的痕迹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供人们凭吊和研究地球数十亿年运动历程的实物案例,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处发生在距现在5.4亿年左右的一个山体“坍塌”之地质遗迹,一个相对高度在1000米左右的山体在地球板块运动的力量驱使下,发生了山体“坍塌”,相对高度下降了500米左右,由此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发生了千奇百怪的嵌入、褶皱等地质现象。由这个现象我想到许多——
地球地貌呈现出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景观首先是地球内部那个神秘力量的作用,即地球内因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地球那个“看不见的手”作用的结果;其次地球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行星,特殊之处在于有生命的繁衍生机现象。地球因天外“来客”的不断造访,使之受到程度不同的撞击,陨石是“天外来客”送给地球的礼物,这是地球地貌受到外力作用的一种形式,其它还有风、雨雪等作用的形式。地球运动是永恒的主题,静止是相对的。地球的隆起(造山运动)、断裂、塌陷等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这是地球持之以恒的运动方式,除非地球活的不耐烦了,“被”黑洞了,以后甭管谁谁的,统统地给你照单全收,什么你的我的,全都作废!过去的几年里全球接二连三地发生自然灾害,让地球人、也包括其它动物兄弟姐妹们都深受其害,远点的不说,就说当下的: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海地大地震、舟曲泥石流……,其它诸如异常灾害天气等,这些地球内部因板块躁动引起的力量勃发,天崩地裂,我的理解这是地球“坍塌”形式里除地球板块运动长周期的、看似缓慢的隆起现象外,最为激烈的一种宣泄方式,对这一现象,从感性的角度说我们内心对因这种形式致使生灵涂炭的悲伤,从理性的角度说我们不能责怪自然的无情。客观冷静地回顾地球的成长史,地球绝非是在轻歌曼舞、逐浪沙滩的浪漫中成长发育起来的,犹如所有生命都是母亲由痛楚而诞生一样,地球的成长过程正如高尔基在《海燕之歌》散文诗中所呐喊的那样:“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点吧!”地球约五十六亿年的不断自我修炼,现已是超级“达人”,当然也不排除天外来客的不断造访,形成的奇特景观。卢森堡地质学家埃德瓦德?休斯(1885—1909)在其《地球面貌》这部著作里就提出山体构造研究,地球水平运动使高山突起,这一理论一个世纪之后,随着大陆板块构造学说的形起,人们认为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脉是4亿年前由印度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形成的,到现在为止两个板块的运动还在继续,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现象是伴随着板块运动造山这一过程的伴生物,老子说:“物壮则老”,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就是山体“坍塌”的不同方式而已。除了地球自然之运动现象以外,“蝴蝶效应”同样也适应“坍塌”的表述,比如雪崩这一现象,在高山雪原,由于外界的一个轻微举动,会造成排山倒海的雪崩现象,雪崩也是一种地球的“坍塌“形式。山体”坍塌”可以理解,但自然界中还有许多也应归于“坍塌”的范畴之内的现象,占地球面积很大的冻土层,由于全球气候暖化的加剧,这里要说说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即使不是罪魁祸首,亦不排除推波助澜的作用,冻土层的不断消融,促使大气环境系统内的水循环加速,暴雪、暴雨不断扰袭低地的同时,也促使高原冻土层的面积逐年减少,特别近几十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成果:“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层在过去几十年来持续变化,已经导致活动层厚度平均增厚20厘米以上,使大量固存于多年冻土层上限附近的地下冰融化,”这是高原“坍塌”的实例。冰川是固体水库,冻土层也是固体水库,一直以来地球温和地承载着生命的延续,人与自然也算和谐共处,但这种平衡的即将打破,祸兮福兮?
地球板块的水平运动终究会在相对的地质变迁中偃旗息鼓,我在猜想,随之而来的垂直运动是否会发生?地球上所有的高地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强烈的、超过我们目前了解的类似河南嵩山那样的山体“坍塌”现象吗?就目前人类了解的山体“坍塌”形式: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都还是一定范围内的、一定强度的“坍塌”,对人类和其它生命体的影响程度有限,但是地球大强度的“坍塌”发生几率有多少?或许发生这一假设的时间周期无限遥远,但谁敢拍着胸脯说这一假设没有成立的可能性呢?
自然界的“坍塌”实例,对人类而言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汶川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造成的人员财产伤亡损失触目惊心,让活着的人黯然悲伤;积极的一面比如说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也是一种“坍塌”形式,因为黄河的作用,大量的泥沙沉积在华北大平原,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大陆架在不断延伸,华北大平原现在已成为中国比较富裕的首善宝地,我们的黄河、长江入海口还在持续不断地消化着上游来的冲积泥沙,大陆面积还在继续扩大——
前面一直在说自然界的“坍塌”问题,延伸到人类所创造的有形和无形物上来,“坍塌”问题更是多多。美国的“9?11”事件,因为人为的原因,作为地表建筑的双子大厦在很短的时间内轰然“坍塌”,让我们扼腕撼息。不由得想到创造一个新世界(破坏性的)与建设一个新世界(创造性的)相比,难易度由此可见一斑。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寻求制胜之法宝,相继研发了超级核弹,其中美国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进行该超级核弹的实验,爆炸的瞬间将一个小岛化为乌有,这是人类极度疯狂的自虐性“坍塌”行为。二战即将结束时,盟国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美国将刚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广岛、长崎,两座城市在核弹剧烈的爆炸声中香消玉损,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这场该死的战争的下场,这是人为地让一个城市瞬间“坍塌”的典型事例。长城从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我们精神的图腾符号之一,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歌词就唱到:“万里长城永不倒……”,真实的情况确如此吗?自汉武帝启始开建长城之时,我们中华民族也确实一直将长城作为抵御外侮的的一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