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滴水藏海》是我校校报编辑部主任郑凤霞老师二十多年办报育人的呕心力作。作品极其精髓的反映了延大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的历史。从郑判龙教授到今天的金柄珉校长,从百废待兴的校园到跻身国家“211”工程大学,
《滴水藏海》是我校校报编辑部主任郑凤霞老师二十多年办报育人的呕心力作。作品极其精髓的反映了延大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的历史。从郑判龙教授到今天的金柄珉校长,从百废待兴的校园到跻身国家“211”工程大学,郑凤霞老师作为延大发展的记录者之一以其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追忆和感悟延大的文本。
写下火中取栗这个题目,并非我读完《滴水藏海》就能企及的想法。由于做学生记者的缘故,我和《滴水藏海》的作者——郑凤霞老师的交往就频繁了一些,关系也自然密切了很多。文学是我从小至今一贯的爱好,所以在踏进大学府第的那一刻起我就想过,我要在这里体验我的学生记者的圣神使命,于是我就成了校报编辑部的常客,就这样因为文字的缘故我和郑老师熟悉了。记得首次见到郑老师是在我的散文《陇原名片》在校报刊发后,一袭朴素的着装,一如亲人熟友的热情完全让我摒弃了大学老师独立的形象。常言“诗言情,歌咏志”,有了对作者本人的接触,再次捧读《滴水藏海》,我百感交集。宋朝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即是指文学亦人学。反观郑凤霞老师二十多年如一日办报育人的付出,尤其是她追求卓越,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更是令我敬佩。《滴水藏海》以其作者朴实、真挚的情感记录了延大近乎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其可读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这其中作者本人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奉献的过程并肩着延大的发展,这就是我写下这个题目的初衷和缘由了。
老师一直被看做一个神圣的职业,我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在现今我们称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读《滴水藏海》我们读到的就是一个个老师的人物风采。老骥伏枥的校关工委事迹,郑判龙教授心怀故土的赤子情怀,巾帼名师蔡美花教授……历历浮过脑际。
郑判龙教授在他的回忆录《风雨五十载》中感慨的写到:“事实上,朋友们当时的劝说是有道理的,是正确的。从那时至今已过去了30多年了,如今我的昔日的同学钱中文、陈毓罴都已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者了。而我呢?却成了一个‘杂牌’学者。但是我没有勇气拒绝民族的召唤而去追求个人的前途,那时候没有那个勇气,现在依然没有。”这是一位博学老者的自语,浓浓的民族情感和个人的赤胆诚心将奉献二字诠释的掷地有声。桃李虽不言,其下自成蹊,金柄珉校长作为郑判龙的得意门生,秉承师愿,他在1985年学成归国后,面对了和恩师郑判龙一样的选择,他也依然放弃了留在北京,享受优越条件的机会,风尘仆仆赶往延边,“游子”归来,这般情结谁人能解?延边作为我国边疆落后地区,教育发展一直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但面对种种困难,郑判龙教授和金柄珉校长躬身力行的树立了延大人爱校如家、对工作圣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和对边疆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血。一位是已故的先师,一位是身担重任的校长,如此的榜样,实为延大人进取之决心,奋进之源泉。
而这其中,郑凤霞老师算是受益匪浅了。作为校报的编辑记者,郑凤霞老师亲自采写了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在这些饱含忧乐,流露着人性真情的对话采访中,作者直接而深层的受到了所有人的影响和感染,这些在郑凤霞老师的工作中得到了体现。郑老师在书中写到“我生命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正值‘十年浩劫’,妙龄少女的我,在那红色的海洋里向往美好的明天,如痴如醉。然而梦醒了,我却被重重的跌落在现实的土地上。”作者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叙述了烙有时代伤痕的年华,而立之年走进了大学,然后开始了事业的征程。在《情系校报,迎接挑战》中作者写道,1996年延边高校进行了历史性的合并,自己被上级任命为新延大校报编辑部主任,对于这一晋升,好心的朋友这样劝她:“人到中年,职称职务也可以了,到延大上班离家又远,该急流勇退了”“你如果再干校报,肯定早衰十年”面对这些,郑凤霞老师做了决定:情系校报迎接挑战,早衰十年痴心不改!而初到延大就碰上了棘手的难题,老延大校报的境地可谓举步维艰,面对着办报经费不足、债台高筑,人员编制少等一系列问题,郑凤霞老师在上任六天后就将一份《关于亟待解决校报经费等问题的紧急报告》分别送到了相关领导的桌面,而仅仅过了两天这些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校报工作就这样风声鹤唳的开始了。
在办报过程中,办报育人也逐渐被确立为校报的育人方针。通过报纸本身和组建校学生记者协会,使一批批的大学生走上了积极进取的优秀行列,他们中的很多人或走上了工作岗位,或考研深造。每逢教师节或是春节等重大节日,从校报走出去的学生记者仍念念不忘郑老师的悉心栽培,都打电话表示慰问。这当是郑凤霞老师躬身实践的侧面反映了。
假如生命是水,就不要故步自封,去做奔腾的活水去摧山坼地投奔江海;假如生命是草,就不要自惭形秽,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点浅绿;假如生命是船,就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浪中奋斗搏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似乎已成为千古的命题,每个人在无意间或寂寞里往往想起这个终极的命题。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是每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体对自身灵魂的必然拷问。上苍成就一个人,需要非常多的机缘,譬如生命本体的产生,以及对这个生命运行轨道的设计,然后才是一种既得的结果。如此这样的读过,我在为先师们的高风亮节、真挚的生命观和价值观而感动着。《滴水藏海》人物风采篇和作者本人的心路历程浓墨重彩的为延大的历史镶填实实在在的内质。也将老师们的形象卓尔不群的载入了史册。
人生的大学时代风华正茂,年轻就是我们创造奇迹的理由。提及2008年,每一个中国人都会首先想到北京奥运,而近来的那些“藏独”、“CNN恶毒言论攻击”等不和谐的因素却搅和着中国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和平美梦,民愤顿起,“抵制法货”的宣传在网上,民众间呼声迭起。当现实的责任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时,作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引领祖国突围?国家舆论给了我们答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爱国,办好奥运会就是对别有用心的不友好分子的还击。面对2008年,身为延大人我们也不得不提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们仍然要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落实职责,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做起,做好自己的事情。大家齐心协力必将成功。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