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话要注意什么
昨天中午,到一同学家参加生日祝福宴,路上,看见一老者,大概七、八十岁光景,走路拄着棍子,显得很吃力的样子。不一会儿,对面走过来一个年轻女主妇,张口就对老者说:“张大爷,你怎么还没死啊?”听着这奇怪的问
昨天中午,到一同学家参加生日祝福宴,路上,看见一老者,大概七、八十岁光景,走路拄着棍子,显得很吃力的样子。不一会儿,对面走过来一个年轻女主妇,张口就对老者说:“张大爷,你怎么还没死啊?”听着这奇怪的问候语,我心理一颤,怎么会这样说话呢!莫非是开玩笑?“听人家说,你已经死了啊!看来你还能活一阵子!”那女人继续说道。我回头打量了一番那个女人,一副满不在乎的架势。只听老人高声骂道:“你她妈什么东西?会不会说话?我死不死与你有什么相干?没教养的东西!”显然老者生气了!只见老人气得停在路边,浑身直哆嗦,那女人一见势头不对,也知道自己失了口德,说错了话,灰溜溜的走了!
每个人说话都有不同的语气、语调、语汇,但场合、语境、前后衔接可不能小觑。否则,会笑话百出的!像那个女主妇,说话就没有经过大脑的筛选,遣词造句又没有认真过滤,不讲究分寸,结果惹怒了老者,那是必然的。
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春节前夕,一公司的几位新任领导到老领导几里走访。在李老家里,大家相互介绍后,总经理说:“李老,您身子骨真是硬朗,今年高寿?”
“七十九了!”对几位领导的到来,李老分外高兴。
“人生七十古来稀,咱们公司数你最长寿吧?”
“哪里哪里,老张活到八十四呢!”
“那您老也称得上长寿亚军了!”
“不过,张老去年归天了!”李老的脸上有些失落。
“这回轮到您了!”一位副总话刚出口,就听“砰”的一声,李老把茶杯重重放在茶几上,“对不起,恕我不远送了。”说着起身离开了客厅。领导们一脸尴尬,不知道如何是好!
本来是一件好事,公司的新任领导表示对老领导的关心、爱护,走访走访,提升点知名度,谁料想副总的一句话,刺伤了李老的心,副总的意思是:“咱们公司的元老现在轮到您是长寿了!”而说话的语境不合适,没有考虑到前后的衔接,让李老错误的认为:这回该轮到我去马克思那里报到了。你说,李老能不生气吗?看来,说话还真非常有讲究的,不能不看场合,不能不注重遣词造句,是需要斟酌一番才能出口的啊!
我的一个同事也经常拿她的说话典故将给我们听,让我们开心。
有一次同事到另外一个办公室找人,一看办公室里一个女的没有,有两个男老师还坐在角落里,她推门一看,没见到要找的人,就顺口说了一句:“怎么溜光啊!”说完转身走开了。谁知道,办公室里的两个男教师哈哈大笑起来,其中一位老师追出门口,高声说道:“你说谁溜光啊?我们不都是穿着衣服的吗?”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同事也越想越好笑,一直多长时间才平息了笑声。
还有一次,同事办公室里的纯净水喝完了,她准备道邻室去接水喝,谁知道,邻室的水也所剩无几了,她走进办公室,对着那位学年组长说:“你们也快完了!”那位学年组长眼睛一瞪,说:“谁们快完了?你才快完了呢?我们不是活的好好的吗?”说完,办公室里的老师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个同事一听,感觉是自己说错了话,一溜烟的跑回自己的办公室,回到办公室还忍不住偷偷的笑。
也许有人会说,谁不会说话,话能说明白就行呗,干嘛那么讲究呢?是的,人人都会说话,说话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人又嘴巴就能说话,其实说容易也容易,说复杂也复杂,就像前面所举的例子,哪一个话都没有说明白,说漂亮,这就只能是闹出笑话,让人心里不舒服了。说话它真的是一门艺术啊,但它需要注意什么呢?我想:无非是要注意说话的分寸,场合,语境,前后的衔接,语气,语调,语汇等等吧,还有那就是要注意说话的文明、礼貌,准确、清晰。让我们好好历练自己,把话说清楚,说地道些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女人,留给自已几分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