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每年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为全国人民,甚至是为全世界人民奉献的一道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娱乐大餐。作为这道大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品,自从它出现在舞台那天起,就受到了众多人的瞩目,也受到了观
每年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为全国人民,甚至是为全世界人民奉献的一道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娱乐大餐。作为这道大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品,自从它出现在舞台那天起,就受到了众多人的瞩目,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用“好评如潮”来形容并不过分。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欣赏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小品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简单的搞怪、搞笑,哗众取宠,油腔滑调式的作品了。
作为一种文艺作品,它理所应当地肩负起文艺所应有的激励、导向,宏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作用。在给人们带来欢笑的同时,一定要有正面的教育意义,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大力宣传时代主旋律,歌颂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
作为一种重要的舆论导向,作为国人心中最重要的宣传阵地,央视在选择小品的时候,应该慎之又慎,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去选择作品。因为作品一旦登上春晚的舞台,所发生的作用是难以统计,也是难以想象的。当然,这作用包括正面的,与负面的。
鉴于这一点,我们不妨给某类格调不高,内容干瘪,低俗与媚俗倾向的小品泼一些冷水。因为看似火暴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潮流,并不能真正代表大众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实在搞不懂,现在的春晚上的某些小品,它在宣扬什么,批判什么,它的内涵是什么,它的教育意义又是什么。
娘娘腔,模仿秀,阴阳怪调,装疯卖傻。作品里,老实人、实在人往往受骗上当,成了大家的笑柄;偷奸耍滑、见风使舵的人,却成了聪明的代言人;农民(工)往往被描述成孤陋寡闻,素质低下的取笑对象,被大众嘲笑了一年又一年,等等。
诚然,这类小品舞台效果不错,当时也确实给大家带来了欢笑,也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与喝彩。但冷静下来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它宣扬的是什么?它歌颂的是什么?它批驳的又是什么?若大家都觉得老实人一定吃亏,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都学耍小聪明,都偷奸取巧呢?若都觉得农民是这个国家素质最低下的人,那么是不是就抹杀了亿万的农民为国家的稳定,为城市的繁荣所做出的杰出的贡献呢?
小品是为大众带来欢笑的一种艺术形式,但不能光为了“笑”而“笑”。要笑的有内涵,笑的有意义,笑的有神采,笑的有精神,笑的有魅力。观众欣赏完一个小品,要有如喝了陈年老酒般的感觉,回味无穷,荡气回肠。越想越可乐,越想越有琢磨头,同时还要受到很好的教育示范作用,明白好与坏,辨别真与假,甄别美与丑,分清善与恶。使好的发扬广大,使坏的万夫所指。讴歌正义,鞭打邪恶,不断树立与巩固社会的清风正气,塑造优良和谐的社会文化与人文环境。
而近年晚会中的某些小品,是不是属于粗制滥造?是不是属于言之无物?是不是属于东拉西扯?是不是属于低俗媚态?是不是属于格调低劣?是不是属于颠倒黑白?有些作品是不是有些不负责任的嫌疑?甚至有些作品已经造成和将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每一种文艺形式,必须承担起文艺本身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每一名文艺工作者,也应当勇于担当国家和人民殷切的希望和重托。掌握时代的脉搏,讴歌时代精神,颂扬主旋律,唱响主题曲。用高尚的人格影响人,用优秀的作品感染人,用美好的精神鼓舞人,使小品真正起到人文教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