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走校企合作道路的探索
作者:柳老悲桓时间:2024-11-19 08:34:05热度:0
导读:广义地说,“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会仅共同承担培养技术人才的工作。这种方式被公认为一种活而有效的培养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的大
广义地说,“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会仅共同承担培养技术人才的工作。这种方式被公认为一种活而有效的培养手段。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德国率先实施了"双元制"模式,实质上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以及韩国等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之一也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西方发达国家在校企合作上先行一步,获得了职业教育领域的长足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显著效益。近几年来,我国一些职业院校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域探索校企合作,也不乏很多成功的范例。
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遵循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术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当前,职业技术院校在不断推行校企合作发过程中,更有必要及时总结、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有关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彻底改变传统的校内教育培养模式,逐步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上来。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积极的探索,创造性的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运作。
一、进一步明确实施校企合作的导向与实质
职业技术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这是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具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为推进这项工作,在培养适应型高技能人才过程中,职业技术教育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的规定的落实,切实帮助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低费或免费接受职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不少人眼里,认为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才是学生的最好归宿,职业教育就像“鸡肋”,是家长迫不得已才为孩子做出的选择。可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却变得越来越吃香。但是,目前也还存在以下一些严重的问题:
(一)生源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教学管理相对滞后,教与学矛盾日显突出。在人才使用高移、普高升温、大学扩招的形势下,基础较好的初中毕业生分流到高中,只有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或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择技工教育这个层次。加之,招生放开,生源竞争日益激烈,技校生源几乎没有选择的空间。因此,生源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据我校抽样调查:新生入校摸底考试及格率不到50%,且基础悬殊较大。此外,学生选学专业不是按自身的文化基础情况和某一专业对某一学科的文化基础要求来定,而是全凭学生“一厢情愿”自由选择。久而久之,基础差的学生失去了学习信心,特别是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形成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境地,进而出现了部分学生在于学习压力而流失。
(二)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规范。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目标随着用人需求特点的变化而变化,造成专业需要学习掌握哪些工种技能、要开设哪些相关课程、如何实施教学计划等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这就出现了课程体系各校设置不统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脱节、理论课与实习课不协调等现象。其结果是很多专业难以体现技工教育的办学特色,从而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质量要求。
(三)职业院校师资匮乏,结构失衡,素质不高。
随着专业结构的调整,原有的教师不能适应和满足现在的教学需要:一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招生规模扩大,专业延伸,原有的专业教师明显不足。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现有教师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利用,把原文化课教师通过短期培训后改教专业课或从工人技术岗位中选聘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既使这样,仍不能满足教学的配备需要,有的专业仅有1至2个专职教师,大量靠临时外聘;二是师资学历层次低,专业技能差。三是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课教师相对偏多,专业(实习)课教师少,尤其是既能教理论又能教实践的复合型教师更是屈指可数,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之比达不到规定的配备要求。
(四)职业院校就业出口不畅,对口就业难。
推荐就业是衡量职业院校的学校质量和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学校声誉、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从目前技工学校推荐就业的情况看,也还存在不少问题。除社会客观因素外,与学校本身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和工作力度不够有关。一是,大多数职业学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推荐就业网络,基本依托职介所,出现返流率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就业岗位安排在流水线上,技术含量低(与普通打工无区别),有的企业工作(生活)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待遇低;另一方面,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缺乏吃苦精神,而自身的技能水平及跨岗位工作的能力又较差,有好的岗位又不适应,吃不烂。二是大部分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面试,只要求身高、视力、无疾病等基本条件符合就行,而其它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一般不问,这就使自然条件好、成绩差的学生被选中,而成绩好其他条件差一些的学生反而落聘,这无疑在学生当中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使学生对学习与就业感到困惑。因此,亟待需要解决就业出口不畅、对口就业难的问题。
三、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走校企合作之路是由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性质决定的
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它在培养高级、中级技术工人的目标下,对学生思想政治、操作技术、文化知识和身体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技工学校的学制,应根据培养目标、招生对象的不同,分别确定。培养中级技术工人,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个别工种需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二年。
(二)走校企合作之路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职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