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9月29日报道称,“中国式的款待有时候就是关于耐力的较量。”以下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上星期我曾经写过中国的款待令人感到拘束。尽管这种全方位接待的事情并不多见,但也确实存在。中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9月29日报道称,“中国式的款待有时候就是关于耐力的较量。”以下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上星期我曾经写过中国的款待令人感到拘束。尽管这种全方位接待的事情并不多见,但也确实存在。中国人的无微不至真是让人佩服。
宴席通常是异常丰盛,有时甚至持续两三天,这对于我行我素的本人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在宴会上推杯换盏是常有的事,啤酒、红酒、白酒下肚就已经晕头转向了。通常情况下酒过三巡就可以结束,但是在全方位接待的场合就不行了,肯定得换个地方再喝一轮。即便表示“不想去了”,对方也会认为你可能是在客气,不会轻易让你回去的。
有一次,我甚至一边低头行礼一边说“真的想回去了,十分抱歉”。即便如此接待我的人还是说“那就去水野先生住的饭店的餐厅来杯啤酒吧”。结果又被强迫待了一个小时。”(10月07日中国经济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夫子就是以这样溢于言表的喜悦,以这种热情无拘的态度来欢迎远方的客人。这种热情好客的传统,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人一直将其保持并发扬光大。近些年,随着对外开放的增多、对外交往的扩大,国人的这种热情好客的习俗更是举世闻名。但是,也许是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吧。国人过度的热情在外国人的眼中却变成了让人不胜其烦的打扰,国人礼节繁多的款待在外国人的心中也变成了让人苦恼倍增的折磨。这位日本友人的文章就让人心生感慨,让人觉得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繁多的好客礼节,检讨一下我们让人苦恼的接待方式了。
本来,外国人来到中国,除了旅游观光,参观考察之外,就是来寻找商机,寻求合作的。他更在意的可能是人文环境、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政策法规、官员能力和办事效率。因此,适度的热情,恰当的款待,如实的介绍,可能会更加博得客商的好感,赢得投资的机会。有媒体曾报道,一外商到某地考察,想在那里投资办厂。当地闻讯后,成立了一个阵容庞大的接待专班陪吃、陪喝、陪玩,几乎是连上厕所也有人陪。而且是餐餐鱼肉而已,天天歌舞升平。最后,外商被当地官员的热情所吓倒,婉言回去考虑之后就一去不复返。当这名外商来到另一贫困县考察时,当地却只用红薯粥、南瓜汤招待。没想到,这名外商却认为当地官员实在、节俭,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当即决定在此地投资办厂。
外商投资看重的是环境,注重的是利润,而不是繁琐的接待程序和令人厌烦的诸多礼节。蛮简单的道理,但是,为什么一些地方的官员却一定要舍本逐末,不是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上,而偏要用在造接待声势、玩接待花样上?笔者分析,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自己喜欢那种前呼后拥、众星捧月的感觉,就以为外商也喜欢这种感觉,所以,一有外商前来考察就用自己的心理揣度外商的心理,是规模越大越好,规格越高越好,服务越周到越好。二是礼多人不怪的观念作怪。总认为多礼总比少礼好,热情总比淡然好,因此,不看对象、不问来由,一见外商就热情过度,款待有加,深怕因为热情不到位,款待不周到让外商跑了。三是反正所有的开支都是公家的,不要自己掏腰包,顺水的人情不送白不送,干吗要缩手缩脚?钱花了还没有人情?所以,一有外商来就不计成本,只讲场面,不顾实际,只要面子,是朝鱼暮肉,灯红酒绿。四是正愁无处生蛆,刚好来了一个卖藕的,借口招待外商,然后从中取利。
但是,不论哪种原因,都是损害自己形象,影响客人情绪的行为,都是款待变成了折磨,把款待变成了于耐力的较量的作法,都是得不偿失的,都是应该反思和改革的。努力地用真诚和实在赢得客人的信任,用良好的服务赢得外商的合作。否则,是钱花了,人苦了,外商还反感了,最后投资也跑了。甚至还可能造成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