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无意诋毁曾经的干部培训淘汰制度,但是这种淘汰制度下发生的种种令人滴笑皆非的事情却是不吐不快。先说小卖部卖题的事情吧,我们那次初级班有300多人(就按300算吧),每一门考试前,店里总有各种各样的考试
我无意诋毁曾经的干部培训淘汰制度,但是这种淘汰制度下发生的种种令人滴笑皆非的事情却是不吐不快。先说小卖部卖题的事情吧,我们那次初级班有300多人(就按300算吧),每一门考试前,店里总有各种各样的考试题,厚的要14元,三两页的也要4元,据我观察,差不多都买了。你不买吧,大家都在买,心里痒痒得很,买回来吧,最多里面能碰上几道题,唯一收获的只是小卖部。四门课程就算每人消费30元吧,差不多就是好几万元的收入。其实每个买了题的人心里都窝火的很,如果在外面商店买了东西回家后发现不能用,肯定会找商家麻烦的,但是在这里只能忍气吞声,那肯定不能发火啊,你如果如果发火那就成闹事了,那还了得,立马就上升到政治高度了。郁闷过后下次还买,为了分数啊!再说上课,课堂上老师讲的津津有味,但是听者却是如坐针毡,急啊,你讲那些知识考试我们用不上,我们的时间紧,老师你给我们划划重点我们赶快去背吧!老师也很有同情心,赶紧划划下课吧。没有办法,为了分数啊!
学习,是必要的,考试也是必要的,但是在以前的淘汰制度下却有着不合理的因素,导致了出现不和谐的音符。一个由支队级党委推荐的优秀干部,也许他是破案能手,也许他是带兵骨干,也许他是训练尖兵,也许他是几十年来象老黄牛一样在边防线上有过汗马功劳,但是通过学习,却因为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不及格而惨遭淘汰,等一年再培训,超龄了……只有转业。一个不安心部队工作的干部这样走了也就罢了,但是用这种以分数掩盖一切而评定一个干部的做法、使一个优秀的干部在付出艰辛后得不到理应得到的升迁和提拔,不能不说是让人扼腕叹息。难怪有人以生命来鸣不平……
古语说:“少年看才,中年看德,老年看善”。这个年纪“德”是最重要的了,但是他无法从分数中体现出来。在现实中我们只听说某某干部出事了,那绝对是“德”上出问题了、党性原则出问题了、世界观出问题了,绝对不会是工作拿不下来。不是还有“能、勤、绩”吗,怎么就只从分数定“乾坤”呢?改革之后的"任职资格、德才兼备、事业心强、素质全面、成绩突出、作风优良、群众公认"这些条件,我看比分数覆盖一切的淘汰制度要科学好多,合理好多、人性好多。
这个年纪毕竟不是背书的少年时代了,尤其面对抽象的理论条条,真是“头都大了”……而现在的教材似乎不是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你说话,而是用些专业的、烦琐的、排列的语言才似乎显示水平。比如《部队管理》中“信息的特征”,有“传递性、识别性、扩充性、压缩性、无限性、转换性、时效性、共享性”共八个“性”,念了好多遍就是背不下来,如果考试的时候,不管什么题型,你只要整错一个就不能得分。况且全书中类似这样的东西多达几十处,少则四条,多则八九条。
分数是什么呢?是工作能力的表现吗?是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反映吗?不是,分数简直就什么玩意都不是,有时候分数简直就是对我们现行各种考试制度的讽刺和嘲笑。我有证据:06年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我考了19分,我是连一天英语都没有学过,但有个大学本科生也才考了20多一点。真实的情况应该让我考0分才符合实际,但是现在的19分的成绩足以让我不以为耻反而为荣了。
墨守成规是我们祖先早就告戒过我们的故事了,但是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也在继续上演。体现在分数上,这是当今教育体制上绝对强大、强势的行政管理学术的而导致的产物,一切以分数为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考试,是部门利益驱动动力使然,也是我们改革缺乏象邓小平那样的远见卓识所致。推陈出新需要无比的才华和智慧,而打破陈规却更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有时候更是要顶着压力。"两个凡是"为什么连一年的寿命都不到就成了历史上的理论笑柄,因为它不符合真理,不符合实事求是。淘汰制度为什么要打破,因为此制度欠科学,因为此制度与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这一原则不合拍。
继承前人,也要突破前人,这叫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一个团体、一个部队也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