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更多的应该写人
作者:亲口时间:2024-11-18 04:27:31热度:0
导读:这是一本德国作家创作的有关一战的小说,日耳曼民族向来给人比较强势的感觉,德意志在历次战争中也多扮演侵略国的角色。所以乍一看封面,作者竟然是个德国人,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炫耀武力、鼓吹战争。所以开始还有些
这是一本德国作家创作的有关一战的小说,日耳曼民族向来给人比较强势的感觉,德意志在历次战争中也多扮演侵略国的角色。所以乍一看封面,作者竟然是个德国人,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炫耀武力、鼓吹战争。所以开始还有些犹豫,担心内容不尽如人意。然而一页页翻下去,发现这本书仅限于写人,以人对于战争的苦恼、厌恶、无奈直至疲惫为主线,缄口不言什么民族热情、国家利益、集体荣誉,对立几个国家稀里糊涂奔赴战场的士兵无目的性地你杀我,他杀你,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人如临其境,梦靥般地感受着主人公们的痛苦。士兵们就这样持续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行为,杀戮与被杀戮,找不到理由,找不到动机。
主人公保罗·博伊默尔在书中竭尽全力以故作镇静的腔调去叙述,试图用平实、略带倦意的语言向我们呈现战争的单调与残酷,虽然作者已经木然地透露出自己适应了战争的血腥,读者却在一个个逼真的场景中承受巨大的内心煎熬——拉锯战中士兵尸横遍野,炮击后残肢断臂挂满枝头,硕鼠与人争抢面包,掩体中双方士兵你死我活……所有的这些都折射着西方文艺作品对战争的理解及理解后的深入刻画,不加修饰的描摹专注于人性,更多展现战争中人的状态,而非像国内的部分作品,把着力点总是明显倾斜于凸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英雄主义……所有的主义在真实的战争中虽然有仅仅是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却并非常常起主导、决定作用,人性往往是本能、现实的,战争就是战争,无论多么伟大的战争都充满死亡的腥臭。人在死亡面前,更大的存在是返璞归真,是暴露出人性最脆弱的一面,他们思考得最多的是——我该怎样活下去。活下去无疑是最好的动机,比所有的主义都直观且现实。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认识到这一点,保罗凡┮聊踩鲜兜秸庖坏悖笳吒约旱募该赖呈浅钩沟椎椎奈袷抵饕逭撸∷抵械乃遣皇谴骋庖迳系挠⑿郏褚蝗罕Γ辽ⅰ⒈邸⒙淦牵嘈趴垂咧泄秸∷怠⒄秸绲墓壑诤投琳呋岽蛐难劾锴撇黄鹫馊罕Γ鹇氡墒铀侨鄙偌崆康男拍詈妥愎坏挠缕H欢偃缬幸惶欤粑颐钦嬲呷胝秸呓歉鲅鹊摹⒚挥猩幕肪常⑶乙惶焯斓却豢稍ぶ纳送从胨劳觯芄恢С盼颐谴嬖诘牧α考罂赡懿换崾浅绺叩摹爸饕濉泵恰?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双方无所谓好坏,作为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参于其中的士兵更容易认清战争的实质,因此也就更容易明晰自身的悲哀,政治家受财团或其他势力的驱使鼓吹战争,让民众充当战争的炮灰,战争胜利则攫取利益,打败了损失的也不是他们,至少其还能健康地活下去。这样的现实使得主人公甚至不愿为自己参加的战争做哪怕丝毫的粉饰,当直面己方及敌方的士兵伤亡,他能感受到的除了冷漠、麻木,还有愤懑和厌恶,但所有的感觉最后都归结于痛苦的挣扎——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这才是战争的可怕,民族、国家固然伟大,但当一个人被逼无奈仅剩漫无目的地寻求生存的可能,那该是多大的悲哀!
战争中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嘻嘻哈哈、乐观向上,没有那么多对于美好的期盼、对于未来的向往。战争是单调的,单调得让人只能思考它的苦难、它的无趣、它的残酷……总之一切无希望、无朝气的事物。保罗凡┮聊覆蝗ハ耄踔亮叶疾辉富兀蛭篮檬挛锏闹叵滞斐尚牧榈穆洳睿盟孕腋5纳畈蛲夥荻杂谛腋I畹南蛲淳3晌八窃谡匠∩献呦蚓癖览5挠斩晌撬劳龅淖锟鍪住K裕刚秸械囊磺卸际堑サ鞯模怠⑿菡⑸险匠 ⒒钭诺脑傩菡⒃偕险匠 吠矗挥姓庋拍芤宰罴训淖刺ハ氚旆ɑ钕氯ィヅ卸吓诘穆涞悖パ罢易詈玫囊魏尽?
保罗凡┮聊耐槊抢辽ⅰ⑾痢⒗淠侨跃杀S腥诵陨频囊幻妫庖彩沟枚琳哂诖坦呛缰卸嗌俳邮芰说阊艄獾陌А5毙卤谡匠∩弦蛭郧沽值甑目志宥涞蒙裰静磺澹つ砍宄稣胶镜纳材牵窍刖“旆ㄊ顾堑靡钥酥疲苊獬晌腥说幕畎小O嘈潘且灿泄窦附览5男卤暝拢笨吹秸接岩桓龈鲈谏砼缘恼胶局械瓜拢侵沼诒涞美渚病⒊聊踔劣械愎值赜筇颖堋U怯捎谡庖蛔洌魅斯堑恼匠∩羁急涞玫サ鳌⑽奕ぃ谑岜橐啊⑺郎袼媸庇锌赡芙盗俚恼匠∩纤酪话忝挥谐C恳豢潭伎赡苁ド蔷拖裣肮吡顺苑购退酰泄乱谎呦蛘匠。钭诺挠掷泄乱谎氐接兀バ菡バ菹ⅲパ罢页缘亩鳌U秸谡庖豢蹋徊还嵌匀诵缘目轿屎痛莶小?
看到时下国内一些热播的战争题材电视剧,动辄大肆渲染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国际主义,有的虐情、有的戏说、有的嘻哈,战争成为像游戏一样好玩、好笑、好悬的事情,让人不禁大跌眼镜,大呼“伤不起”。各种“主义”固然重要,然而战争故事讲的归根到底还是人,战争中人的状态、人的本性、人的思想、人的情感——没有了这些,我想无论将战争写得多么刺激、多么煽情、多么壮阔,也无法真正感染到观众和读者的灵魂。埃里希仿昀欠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之所以写得成功,经久不衰,我觉得正在于他找到了刻画战争的着力点,通过这一着力点,向人们展示出战争最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