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
作者:长杨宫时间:2024-11-17 10:15:05热度:0
导读:凡上过私塾或在旧社会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戒尺”,它是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工具。它是宽约4公分,长约1尺的木板,专用来打学生的手心。那时的先生信奉“严师出高徒”,学生只有“打”才能成才。1945年我
凡上过私塾或在旧社会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戒尺”,它是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工具。它是宽约4公分,长约1尺的木板,专用来打学生的手心。那时的先生信奉“严师出高徒”,学生只有“打”才能成才。
1945年我上小学时,入学那天先生就约法三章:“不许迟到、早退,上课不许交头接耳,要按时完成作业,违者‘戒尺’伺候。”那时的学生谁没有受过先生的体罚?用戒尺打手心算是轻微体罚,而且多是先生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实施。如果先生发怒,往往忘了用“戒尺”,而是拳打脚踢。我亲眼看见过先生打学生。一次是升“中华民国”国旗时,一位学生用手挠了挠头,被校长看见,不容分说,校长照这个学生头上猛搧两个耳刮子;一次是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的学生背不出演讲稿,几个先生轮流用拳头打学生;还有一次,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算术,错出得有些离奇,先生一脚将这个学生踢下讲台。那时先生体罚学生是家常便饭,也是天经地义,学生也不以为然,挨先生的“打”并不算耻辱。
解放后,学校明令禁止体罚学生,学生犯错误应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因此,我从小学4年级到大学毕业,再也没有发现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
大学毕业后我当了老师,几10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知为“师”之艰难,尤其是当一名优秀教师。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是老师的本分。师者,首先要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对于教师,“要当先生,先当学生”;只有当好学生,才能当好先生。而且身教胜于言教,处处为人师表。一味要求学生如何,而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学生对你不尊敬、不信服,施教的效果必打折扣。
“授业”是老师的义务,老师必须传授给学生真实的知识。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且从一桶水中提取一杯水交给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博学,而且还要在“教”上下功夫。讲课是一门艺术。有人说,一个教师谁不会讲课?而同是讲课,效果却大相经庭。比方说相声,同一个本子,不同的相声演员说出来味道就是不一样。讲课比说相声难,讲课不但要引人入胜,还要传授科学知识。随着先进传媒的不断出现,讲好一本书、一堂课的条件更加优越,但一个优秀教师,仍须在讲课上下功夫。
“解惑”是老师的天职。学生有疑难,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对于解惑,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态度。有的老师认为,我在课堂上讲得非常明白,书中也有详细的论述,因此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表现出不耐烦或草率回答,或说什么“连这个问题都不懂?真笨!”这样将会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人们常说“勤学好问”,不懂的问题就要问老师、问同学,问一切懂行的人,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当然提出问题之前,自己最好经过深思熟虑。学生向老师提问题,有时是不懂,有时也是验证自己是否真懂。老师对学生“解惑”,收获也是双向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教师设法给以明确而清晰的解答,对自己也是提高。解惑做好了,将会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我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10几年了。如今教育发展迅速,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教育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学生负担重和应试教育是其一,还有一些老师教学不得法、满堂灌,甚至个别老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用“戒尺”打手心的事没有了,但对差等生“罚站”或用言语羞辱学生的事绝非个别现象。某些老师缺乏“为人师表”,行为不检点,有的老师还在课堂上发牢骚、扯闲篇,题外话过多,致使教学质量下降。如今已进入21世纪,体罚学生尚没有杜绝,不能不说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有甚者,家长因子女学习不好给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杜绝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除加强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外,尚须立法,形成制度,人人遵守。
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一位老师,应当不愧为这一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