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随想
作者:待古时间:2024-11-12 05:49:06热度:0
导读:几年前,通过网络结识了张世杰老师,后蒙不弃,忝列尚派门墙,总算结束了在武学边缘游移颠簸的经历。几年下来,虽驽钝平庸,亦自觉略有体悟。今不揣浅陋,愿与武友共享共勉:·武术,首先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传统武术
几年前,通过网络结识了张世杰老师,后蒙不弃,忝列尚派门墙,总算结束了在武学边缘游移颠簸的经历。几年下来,虽驽钝平庸,亦自觉略有体悟。今不揣浅陋,愿与武友共享共勉:
·武术,首先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传统武术在数年的沿袭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武人在以身证道的同时,亦应开启心智与灵性的大门。潜心思索探求其隐匿于拳脚攻防之中的规律与思想。练与思如人之双足、鸟之两翼,二者均不可或缺。尤其是练到一些特定阶段之时,有些道理实难用言语表述清楚,习练者的心悟尤为重要,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越细致,越会爆发出极强悍的宏观效应,这似乎也是武术的辨证法。1939年,德国人哈恩发现了原子核裂变的规律,数年后,广岛上空的蘑菇云向惊骇的世人昭示了原子弹恐怖的杀伤力。而人类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随着显微镜度数的不断增加,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更加细密清晰,相继问世的氢弹与中子弹的威力已远非原子弹可比。对武术而言,欲要释放出超常的威力,就需要耐下心来作超细的思索。当我们作任一动作时,如果对自身的每一个细如发丝的部位均有明确的认识和和妥帖的安置,身体无任何僵滞与掣肘之处,势必可以释放出自然所赋予每个人的全部能量!
·形意拳提出“前手打人,后手使劲”,八极拳倡导十字劲(上顶下沉、左拉右撑),都在反复强调一个“对争”的概念。按原子物理的说法原子核的每一次裂变势必释放出超强的能量。以炮拳为例,初使时脚向后蹬,身体前撞,已完成了第一次对争。即将发力时,躯干应为略向后坐,双手前伸,亦是对争。发力瞬间,前手回拽,后手喷射而出,则是两手间的对争。实际上每一次对争速度与力量都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太极图的无限玄机藏在阴阳鱼的鱼眼之处。太极生两仪,然而,太极之内还有太极,两仪之中又生两仪……
·尚派三体式要求后膝裹扣,胯顺“1”字,这一裹一顺极大地增加了站桩的难度。其他形意拳大多只是斜胯偏身,实际站的是临敌的预备式,而尚派形意站的是发力时瞬间的势态,由此决定了其强悍霸道的实战风格。
·想通了不一定就练对了,练对了未见是学会了,与人试手实战是唯一标准。逾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要靠不断的尝试与摸索。心悟的收获必须借助体悟来求证。当然,练与打亦应交替进行,在练武的不同阶段性时期逐次以一方面为主。只打不练仅是在一个相同的水平线上反复徘徊,不易有实质性的提高。而只练不打则是在闭门造车的修炼中构建乌托邦式的武林幻境。再绚烂的镜花水月也经不起现实铁拳的致命一击!这时的实战一定要抛却荣辱观与胜负观,一胜一负已无关紧要,打的目的只是为了整理与总结自己的经验与不足,绝非好勇争强。
·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首先必须具备自身内部的协调统一。军纪的严明,将帅的配合,各级兵士明确的责任分工,才可以保障其战斗力。实战中要打败别人先要战胜自己,自己的间架顺畅合理,圆整协调,周身各部有感即发,方可言及克敌致胜。否则,自己与自己尚纠缠不清,处处掣肘,则未对敌已输三分。
·自行车轻巧方便,但速度终归有限。电动车、摩托车速度提高,随之重量增加。而轿车、火车都似乎在证明着速度几乎与自身重量成正比。联系到武术中的步法,师父一再强调劲力要向下砸,气不可上浮。笔者感悟这即是发力的需要也为加快步法移动的前提,如果下盘不稳固,移动速度越快越危机四伏。人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步法训练中,腰部的力量与灵活至关重要。很多人都有手法迅速而脚步不能适时跟进的感觉,愚以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上下身的枢纽处----腰部。腰滞则步僵,腰弱则步飘。
·脚为导火索,腰为能量库。这里腰的范畴应为由下丹田、命门等组成的带脉一周。此处应是人体的重心所在,能量之源。然而,正如重镑炸弹也不会在炮膛中自行引爆,蓄积的能量亦是待机而发,脚部蹬地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似乎拉合了发射的闸门!由脚部引发的能量信息流经小腿、大腿而延至腰胯时,被极度放大增强而传导于身体各部。脚部的作用犹似于唤醒一只熟睡的雄狮,扳动了令火山喷发的按钮。
·临敌的心态要对敌方即看重又藐视,即专注又超然。过于专注易偏执于局部,过于超然则易流于散怠。
·若非实力相差悬殊,切不可寄希望于一掌定乾坤,一招决胜负。武术的精妙之处在于衔接、变化与转换。在阴阳虚实的变换与互易中,形成巨大的组合能量。任一招一式都可能劳而无功,而任一招一式都可能成为致胜的法宝。待机而动,随机应变。若被固有的招式束缚了思想,无异于削足适履,作茧自缚。
·在手法间的具体组合方式只有大体原则没有固定规范。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和身体条件选取自己的手法,逐渐摸索规律,久而久之,个人的技击风格由此形成。
·我个人感觉,组合手法的大体原则是随物赋形,因利取便。所谓随物赋形,即是在与对方拆招换式的对峙与纠缠中,要尽可能根据身体即时状态侍机而发。任一姿势全可发力,任一状态俱可伤人。正可体现“周身无处不打人”。所谓因利取便,是指无论在进攻或者防守中,原则上不应舍近求远,不应弃简就繁。
·打动不打静。出手未必只为伤人,一个引手有时只为观察对方瞬间的应对及变化,彼方动便可借力取势。此时则应迅速果断,因为进攻的契机总是稍纵即逝,如惊鸿掠影般不易捕捉。
·建筑工人配戴的安全帽想必尽人皆知。试想,重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重物由高空裹挟着劲风以加速度的势态骤然落下,凭借塑料质地的安全帽果真足以与之抗衡吗?是什么力量使一个小小塑料头盔可以承载担当如此大的负荷呢?笔者认为是其内部的结构与外表面的光滑的弧面所决定的。安全帽内部有一层软垫,极大缓冲了帽外壳对头部的冲击,关键是帽体外表面光滑的球面设计。此种结构可以保证在最短时间将巨大的冲击力旋滚拔化。即安全帽实际并未承接住任何力量,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