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选择进取和放弃
人生就是一艘行进在风浪中的船,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有过五关斩六将的风光,也有败走麦城的潦倒。一个好的舵手,要能够时时调整航向,避开惊涛骇浪,并适时的选择避风港湾,甚至需要曲折迂回乃至后退。唯有这样,
人生就是一艘行进在风浪中的船,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有过五关斩六将的风光,也有败走麦城的潦倒。一个好的舵手,要能够时时调整航向,避开惊涛骇浪,并适时的选择避风港湾,甚至需要曲折迂回乃至后退。唯有这样,才能到达风光旖旎的彼岸。人生也是这样,要学会选择,不仅要选择进取,也要选择放弃。刘墉就是这样一个善于驾驭人生风帆的舵手。我这里讲的刘墉,不是大清的刘罗锅。他是出身于台湾的美籍华人,他是一个作家,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为十六年来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他又是个画家: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并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个人画展近三十次,作品被台湾历史博物馆、美国诺克斯维尔市政府、德国亚东博物馆、美国加州工艺博物馆等单位收藏。他还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主持电视新闻节目“实事论坛”曾获金钟奖;并被台湾的综合电视周刊读者票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他多才多艺,曾主演《红鼻子》《武陵人》等多个舞台名剧,并获得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发的金鼎奖。他的传奇人生,与他在关键时刻的正确选择不无关系。
他在大学一年级时曾向老师申请放弃英文学习,而英文恰恰是大学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放弃英文势必会影响到修满必需的学分。刘墉是这样回答的:“英文的确必不可少,可大学一年级是多么好的年龄,我要画画,要练习演讲,要参加校外活动,要搞写作,要交女朋友……那有那么多精力。还好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演讲拿到了第一,为我以后成为主持人打下了基础。画画也有了扎实的功底,为以后成为美术教员的我,挣得了饭碗。频繁的校外活动,为我成为编辑、记者进而创办出版社打下了实践社会的基础。多有诗作、散文发表,造就了后来成为作家的我。我只放弃了一门课程,赢得了生活和事业方面的种种资源。毕业前一年,我重新拿起了英文,四年下来一门也没有耽误。我认为一旦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就应该规划自己的人生。
刘墉的另一次人生选择是在他事业几乎达到顶峰时的放弃。那是他在台湾做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时,获得了金钟奖,并被台湾的综合电视周刊读者票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的那一段时间。可正当他的事业一帆风顺时,他却突然辞职,去美国当了一名美术教员。刘墉在回答别人的疑问时是这样说的:“道理很简单,就好比一个人登山,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顶峰时,唯一的选择只有下山。一方面,是开始走下坡路;另一方面,如果还要登另一座山,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现在的山上下来。我无非是想多登几座山,从不同的角度看看风景。
刘墉认为自己是“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这是他成功的动力,另一个因素,可能与他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能够正确的选择进取和放弃有关。当然他的选择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如果他是生活在大陆,首先在大学一年级,就申请放弃英语课程恐怕就不可能被被获准。西方人主张个性解放,而我们则不欢迎标新立异。这可能是我们内地的大学生越来越心向海外的原因之一。如果让我们的大学生自由选择,恐怕有很多人不看好清华、北大,而更倾向于海外乃至港澳大学。我们现在许多学校都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如果说硬件设施,这不难办到,难的是我们的观念很难与世界同步。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