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齐宏伟先生](/static/assets/images/nopic.gif)
我的老师齐宏伟先生
如今,为人师者,已三载春秋。然而每次踏上讲台,每次面对学生,我还是会想起大学老师齐宏伟先生上课时激情昂扬的样子,想起他对我的谆谆教诲,想起他的点点滴滴。还记得那是大三的外国文学史的课上,我第一次见到了
如今,为人师者,已三载春秋。然而每次踏上讲台,每次面对学生,我还是会想起大学老师齐宏伟先生上课时激情昂扬的样子,想起他对我的谆谆教诲,想起他的点点滴滴。还记得那是大三的外国文学史的课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他。他是传说中南师大文学院“三大青年俊彦”之一。他个子不高,嗓音也不洪亮,但一脸谦和,满身书卷气。听他讲课,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热情,于是就这样被他“征服”了。于是不逃课,不打瞌睡,不看杂书,认认真真听了他两年的课。
当时在师大的很多老师,虽然美其名曰“教授”、“博导”,但他们往往照本宣科,讲完课文便匆匆地离开了。所以,学生们对他们往往没什么印象。而齐宏伟先生与他们不一样,他对教育充满了真挚的爱,所以每堂课,他都是用心在上。在课堂上,他不仅向我们传授知识,还给我们讲他对文本的理解,讲他对人生的体悟。
他告诫我们不要当“知识贩子”,要做真正的知识分子。他说我们要学会与大师进行精神交流。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我阅读了《白痴》、《老人与海》、《爱的教育》等一系列好书。正是在大师们的滋养下,正是在大师们的熏陶下,我拿起了创作的笔。
先生是位虔诚的基督徒,他不仅提倡我们要多奉献、少索取,自己还身体力行。尽管自己收入并不富裕,但他还是拿出相当一部分钱来救助贫困学生。他总认为自己能够读上大学是件幸运的事情,他要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实现上大学这个梦想。
随着交往的日渐增多,我们之间也熟稔起来。有一次,我向他提出建议:能否将课堂放在青山绿水之间。他考虑了一下,欣然同意。于是在那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骑着自行车将齐宏伟先生送到了学校的后山——一片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的地方。那天,全班同学围坐在音乐台,聆听先生对《傲慢与偏见》的分析与讲解。末了,先生说,那时候在英国的农庄里,绅士们与小姐们往往会一边散步一边讨论文学,看看如画的美景,谈谈浪漫的故事,是多么诗意的事情啊。于是,我们环顾四周,一派旖旎的风光。不同的时代,一样的文学沙龙;不同的人群,一样的心境。那堂户外课,我终生难忘。
先生还有很多故事:比如在圣诞夜晚上,自编自演先锋戏剧;又比如在给我们监考的时候,突然诗兴大发,现场向我们朗读他即兴而作的诗歌;再比如他每天晚上都要与心爱的妻子一起慢跑等等。与先生一起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年。但先生的为人,先生的处事,却铭刻在我心。
先生知道我从教后,还托人给我送来几本书。他曾在寄语中写到:“爱者在爱本身已得到了报答,哪怕面对黑暗的现实。因为《圣经》上说过,施比受更为有福。”
那些书如今珍藏在我的书柜里,虽然与先生许久未联系了,但摩挲着书页,往事、旧情,便会涌上心头。先生,永远是我的老师。他高贵的品格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在黑暗中前进。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