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乡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相思在渔歌。”这是唐代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中描画的水乡。江南水乡百官虽然古代属于越国,但诗中的情景却是历历如绘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乡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相思在渔歌。”这是唐代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中描画的水乡。江南水乡百官虽然古代属于越国,但诗中的情景却是历历如绘,惟妙惟肖。
从前的百官是河道纵横,阡陌交叉,最大的路就是水路。百官街长长的青石板路,弯弯的河道,两边依河人家粉墙黛瓦,幽深古朴。河联着桥,桥连着街,街牵着巷,巷衔着弄,弄堂里便有许多人家。东家到西家,南头往北头,都要经过桥,桥与桥相联,桥与桥相望。
百官三里长街倚河临街、面水深巷,枕河人家;这里是河的天地,是水的世界。有河就有桥,水乡百官拥有众多石桥,这些古桥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线条流畅,造型美观。斜卧河道之上,桥影波光,上下相映,或藏在绿柳深处,风竹之前,如玉带,似垂虹。这些古桥千百年来陪伴着百官的先民走过了无数风霜雪雨。
百官三里街河从“上堰头”远古的百官桥数起,有寺桥、太平桥、桃园桥、新桥、施家桥、蒋家桥、横街桥、槐花桥、镇安桥、交界桥;而到了下市头“分水港口”的“百官河”,流向驿亭坝的浙东古运河上有糜家桥、板桥、万安桥、水港桥、百驿桥,二座三碰桥分出了百官的地界;而朝西流向百沥河上还有独木桥、教场桥、东边桥、袁山桥、竹山桥,后来的新建桥是双桥并列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也是跨出百官地界了。
百官“上堰头”还有一座百丰桥,其实这是一座舜桥,是百官人为舜帝隐居隐岭出行方便而建造的,可谓历史悠久,而且还有鲜为人知的有关虞舜故事。丁界寺桥也是一座古桥,有着古老的旌教寺遗风。以前百官的桥多是石拱桥,矮即三五级,高即十几级,不能通车。
象陶瓷厂桥和车台桥平着地面的水泥桥,那是现代人造的,历史太肤浅了!不留心还看不出是桥,这种桥,当然也是桥,但不美,只有实用功能。讨人喜欢的,叫人心动的,牵人情思的,还是以前的石拱桥,小小一座石桥,哪怕只是几块石板铺成,经过岁月的冲洗,历史的浸染,就象水底的小石块一样,会变得圆润、光滑和美丽,越质朴,越是诱人。只有这样的桥,才是桥,只有这样的桥,才是水乡的桥。简简单单,朴朴实实,总在不经意间,给人一种古朴的美,一种艺术的美,散发出水乡特有的魅力。
百官的小桥是安静的,驻足于一方水土,涵一弯碧水,接两岸人家。百官的小桥是水上不动的舟辑,也是脚下土地的延伸。千百年来,每天它看着百官的河水自由自在地从身下流过;或活泼地翻卷着浪花,或深沉地流动着韵律;忽而引颈高歌,忽而浅吟低唱。一朵浪花就是一处风景,一座小桥就有一段故事。
小桥流水,“百官河”悠悠地诉说着千年古镇的沧桑变迁,小桥延伸,虞舜古道寄托着一份明天的希冀。小桥娴静地弯一道彩虹醉卧于碧波上,百官的人们每天从桥身上走向他们想去的地方,留下了牧童骑着水牛给它带来的一串清脆悦耳的笛声,留下了美丽的姑娘站在桥上看风景;倚着栏杆照出的水中倩影,古老的百官又有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桥边?虞舜的百官、祝家庄的英台姑娘、孝感动天的曹娥……一座座古桥看着桥上形形色色的人们,演绎着他们自己的悲欢离合;念着桥上多多少少的人们为它吟唱的诗歌,倾听着流水给它讲述的百官故事。千百年来的梦徊,刻在了百官小桥的栏杆上,印在了百官小桥的台阶里;定格成为一帧帧看不绝的风景,吟咏成一段段千古佳话,也把小桥喧染成了一个个传奇。
我的人生中已不知走过了多少座桥,许多走过的桥早就忘了,而唯有对故乡百官的桥,却一直难以忘怀。记得小时候在百官河乘船,在隐约的层翠中,水声橹声,摇漾轻奏着。穿过桥影,有平桥、拱桥,都是一些灵珑巧妙,轻盈枕水的百官的古桥。
清晨景色仿佛是水墨淡描的,桥边人家炊烟初起,龙山只露出了峰顶,腰间一绺素练的晓雾,其下,紧接平畴,远望桥身如同云中之洞,行近了舟入环中,圆影乍碎。因为初阳刚刚上升,河面上的水气随舟自升,渐渐由浓到淡,时合时开,由薄絮而幻成轻纱。桥洞下已现出深远明快的水乡景色,素底的浅画已点染上浅绛匀绿,河的深广,山的远近,岸的宽窄,屋的多少,形成了多样的村居。粉墙竹影,水巷小桥,构成了百官水乡的特色。
“小桥通巷水依依,落日闲吟到市西,柔橹一声舟自远,家家载得醉人归。”我在异国他乡穿过时空,漫步在从前的江南水乡百官,这里是河道纵横,河为陆,舟为车。走在百官的古桥之上,感受着岁月的流逝,我遐想着回到八百年之前,桥下河水清澈,舟楫如梭,桥上人来人往,人们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刚出水的鱼虾和新鲜的蔬菜,夕阳之下,家家户户炊烟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