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故乡
作者:渝溢时间:2024-11-26 16:47:53热度:0
导读:我生于滕州。滕,取泉水腾涌之意。秦朝时置滕县,1988年改名滕州市。在滕州城东北的后荆沟和俞寨附近,有一名泉,荆泉。水注成潭,面积大约有一亩,冬春不见其涸,夏秋不见其溢。泉南面有村名后荆沟,故以泉为村
我生于滕州。滕,取泉水腾涌之意。秦朝时置滕县,1988年改名滕州市。
在滕州城东北的后荆沟和俞寨附近,有一名泉,荆泉。水注成潭,面积大约有一亩,冬春不见其涸,夏秋不见其溢。泉南面有村名后荆沟,故以泉为村名,曰"荆水"或"荆沟泉"。
荆泉景美水亦美,秀外而慧中。滕州的最佳水源自然非荆泉莫属。无尽泉水扬珠吐玉,源源注入了小城脉搏。以荆泉水酿制,以荆泉命名的滕州啤酒,集山川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清爽香馥,味醇沫丰。活者,水也,源者,泉也。荆泉水纯而不薄,美而不寡,千年流淌,无尽奉献。风雨霜雪,难以夺其志;冰清玉洁,不足显其质。滕州城因荆泉蓬勃崛起,荆泉亦因滕州走向世界。
在战国时期,滕国只是一小国,在诸侯国林立,七雄争霸的形势下,不但没有被大国吞并,反而政通人和,国富民安,写下了滕国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些,与杰出的政治家滕国国君滕文公有密切的关系。
滕文公做太子的时候,就积极学习治国之道,有一种不甘落后,争强上进的好学精神。他经常利用一切机会向当时的名人请教富民强国之道,当他听说孟子在宋国讲学时,两次到宋国向孟子请教。孟子是当时的儒学大师,名望很高,文公受到他的教诲以后,增强了将滕国治理成为善国的信心。
滕定公死后不久,滕文公嗣位,又礼聘孟子来滕讲学指导。孟子来到滕国,受到热情周到的接待。滕文公虚心向他请教,孟子也尽心尽力为滕文公出谋划策,宣传儒家的治国思想,为文公施行仁政大造舆论。在孟子的大力支持下,滕文公与百官反复议论,制定了一套新的治国方略:效法先王,施行仁政,改善教育,改革土地赋税制度等等。新措施的实施得到人民的拥护。生产发展,百姓安定,滕国的政治形象树立了起来。周围的诸侯国都称文公为"贤君","行圣人之政"。滕国的兴盛引起了各家学派的关注,很多人举家迁徙,络绎不绝地来到滕国定居。滕国人丁兴旺,国富民强,孟子看到这些情景,十分欣慰连声赞叹:"真是善国啊!"于是,滕文公执政将滕国治理为善国的美名便传播开来,千古流芳。
我是公历1968年8月23日,农历戊申年七月三十日(乙丑)下午两点多(未时)生,那年闰七月。出生那天下着大雨,三舅姥娘去送饭,看见前院磨盘上,有一个大火球闪闪发光,吓的一个趔趄摔倒地上,直到去世腰疼也没好。我就在这疾风暴雨中诞生在滕州市张汪镇(那时叫公社)张汪村卫生所内。第二天,滕县张汪公社人民卫生院正式成立。就这个命,机遇一次也没有过。
我的原籍是滕县辛庄公社(今改水泉乡)圪针杖村,后划归山亭区,这里群山绵延,翠柏葱郁;河内流水潺潺,鱼虾游戏;寄宝山脚下,工厂群立;村中的绿树与农家的红楼瓦舍相掩映。一望无际的梨园和层层山腰茁壮茂盛的庄稼,随着微风吹拂,婆娑摇曳,涌起阵阵碧波。"谷城春晓山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古代诗人赞美滕州梨花的诗句,伴随着年年怒放的梨花代代流传。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进入山乡,一幅山青水秀、美丽如画的景象便展现在面前。素有"黄梨之乡"之称水泉,一片片、一团团、一层层盛开的梨花,令人目不暇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大诗人岑参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一派壮美的西北塞上飞雪景观。清新优美的诗句脍炙人口,千古流传。遍地梨园花海如朝,云卷雾漫。公路两侧挤满了花,溪畔河边堆满了花,山坡梯田铺满了花,村庄房舍掩映在洁白灿烂的花丛之中。应告慰诗人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已不再是想象中的盛景,而是生活中蔚为壮观的现实。
山独有的秋色总会给异乡异客带来兴奋与新鲜。在紫色大山背景的衬托下,柿子树脱尽叶子,只剩下桔红色滚圆的柿子,远看像一棵棵树挂满了灯;黝黑的石头间,清溪奔流,好似翻腾的冰雪;种植在谷底的庄稼蔬果已然拉了秧,新收获的果实都搬进用石块砌的农家宅院里;金黄色的玉米铺满房顶,朱红色的南瓜像一个个大坛子那样摆在墙头;鲜红的辣椒一串串火苗似的挂在门窗前。这些颜色亮得照眼,鲜艳分明,撩人喜悦。秋日的山村,就这样神奇地把大自然的生气转化为一种蓬勃的生活气息……
在山谷里盘旋前进,愈走绿色就愈加深浓,在这绿色浓到极限时,忽然奇妙地化做一片透明的蓝色。这表明已经进入大山柔和的腹地。大山的蓝色是纯净的、清爽的、安寂的,
时光流逝,风物依然。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不断努力,如今果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逐步发展成梨、樱桃、山楂、冬桃、杏等多种新鲜果品的水果之乡。特别是这几年的大棚樱桃最负盛名。漫步在梨园中,仿佛融进了白色的散发阵阵清香的氤氲之中,眼前一片洁白晶莹。端详着枝头一簇簇盛开的梨花,从心底感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一朵朵梨花五片叶瓣,平平展展均匀环列,几根浅绿色的花蕊,顶端托住几粒淡黄色的花粉,若映朝阳而凝视,叶片之间七彩流动,愈发显得清丽淡雅,楚楚动人。漫天梨花在阳光下闪烁,在春风中起舞,仿佛一群冰肌玉骨的瑶池仙子,在展示一种摄人心魄的灵动,一种亮丽妩媚的典雅,一种升华到极致的美韵。远处千山逶迤延绵,草木葱郁,林深谷幽。
我的曾祖父弟兄三人,曾祖父行二。曾祖父有四子一女,祖父排行老三,我还有一个姑奶奶。
祖父早年读书,后弃文经商。祖母乃同乡尚岩村阎氏。父亲姊妹八人,父亲行二。大姑嫁于平邑县白彦乡大朱庄蒋姓,二姑嫁于本乡棠梨峪刘姓,后因故改嫁于东郭马庄葛姓,三姑因大爷排行叫四姑,嫁于本乡板上村。大爷、三叔在原籍务农,四叔在淄博当兵,六八年复员,早先安排在井亭煤矿,后调入八一煤矿,现已退休。五叔曾在村中担任大队支部书记数十年,为村中架电照明、打井找水做了一定的贡献。
父亲生于1941年,从小给白彦蒋家当猪倌;没有正儿八经念过一天书,可是他好学惊人,常常扒私塾房的后窗口偷听,过耳不忘;薄殓当纸,石块为笔,学会了写字。他一天累得腰酸腿疼,夜里还要借着月光,读半宵书。刻苦自学,不耻下问,人人说他中了魔症,他却任人取笑。祖父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藐视正统,弃孔孟之道而入商贾。见父亲如此好学,便允许他的儿子就读,学中教师对他的才学颇为赏识,经过刻苦学习,考入滕县二中,在60年考进滕